本篇文章1561字,读完约4分钟
2016年,全国“两会”将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第一年,两会将集中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将是焦点话题。
在上周举行的20国集团财长和行长会议上,经济增长也是主要议题之一。会后发表的公报指出,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和脆弱性正在增加。我们同意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来实现促进全球增长的共同目标。我们将单独和联合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改革政策,以实现这些目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基本放缓,2015年增长3.1%,比2014年低0.3个百分点。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经历了持续下降,2015年降至7%以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降至6.3%。即便如此,中国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在20国集团中仅比印度慢一点。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依然良好,也表明中国经济仍具有较强的内生动力。
看到中国经济继续放缓,一些人开始唱空中国经济,而其他人则期待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因此,今年的“两会”面临着确定2016年和“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复杂局面。如果增长目标定得太低,歌手空将点燃风,引导市场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不利预期;如果增长目标定得太高,将会给刺激者带来太多的空效应,并可能引入各种措施在短期内提振经济增长,但留下长期隐患。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舆论环境,决策者会怎么做?我们认为,应该从中国经济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审慎实施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政策和改革。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从“中国故事”中发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力量。
Xi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际话语权,着力讲中国故事。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是一个值得讲述的“中国故事”,但要讲好它并不容易。中国故事应该告诉别人,也应该告诉自己。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我们不是很清楚。因此,当遇到问题时,有些人缺乏自信,急于向西方学习。然而,一些西方经验可能不适用于中国,西方金融危机后实施量化宽松的经验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成功。
我们应该理顺和讲述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也就是总结好“中国模式”。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不是外部需求和学习西方经验,而是自身发展的逻辑和驱动力,从中我们应该找到“中国模式”。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人提出了“中国模式”的概念,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下滑,相关讨论也越来越少。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并不比我们好,但他们的经验更有吸引力。
事实上,“中国模式”在某些方面比西方经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至少它更适合中国。比如,中国更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长期以来是由实体经济驱动的;然而,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推动的,导致过度杠杆化。因此,在经济政策方面,中国注重各种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改革措施是多管齐下的;一些西方国家过于依赖货币政策来形成宽松的金融环境。受西方经验的影响,许多中国人对货币政策和金融发展也抱有很高的期望。2015年股市的非理性上涨是表现,结果是灾难性的。
我们可以总结“中国模式”,把中国的故事讲给自己听,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从而形成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在上海举行的20国集团财长和行长会议上,中国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人们开始意识到,仅靠货币政策无法实现均衡增长,而财政政策应灵活实施,结构性改革应进一步加强。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而增强我们的自信,所以我们不怕唱空.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增长率的一定下降是一种必要的调整,而不是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和金融环境的大幅度放松所能迫使的。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从“中国故事”中发现持续增长的力量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