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7字,读完约6分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关系到中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四平市作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面临着经济严重低迷、企业转型升级任务日益加剧、市场灵活性和开放性不足、潜在金融风险加大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四平市金融体系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切实落实五个发展理念,努力为促进地方经济金融稳定、安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个发展理念是应对经济发展新矛盾新挑战的现实选择。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原因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弱、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效益下降;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拉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目前,四平市人口红利减弱,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比吉林省53.2%的城镇化水平低9.5个百分点;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人均水资源仅占全省人均水平的33.2%。工业结构性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节能减排、重点流域管理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体制机制问题也十分突出,市场体系不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的问题亟待解决等。综合判断表明,四平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优势夯实、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关口。
这五个发展理念给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再工业化初具规模,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号角的吹响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为我们突破发展瓶颈、推进创新转型、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也为四平市的结构调整、质量提升和效率提升、对外开放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同时,四平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丰富的生态资源、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等,为积累和释放发展动力、将基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融体系必须适应这一变化,深入实践五大发展理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地方金融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要积极转变“同质竞争、粗放管理、低水平创新”的资本消费发展模式,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历史传承、风险偏好和文化基因,确立自己的业务发展方向和战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最终实现金融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要充分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和创新性金融的优势互补,巩固村镇邮政储蓄银行网络布局,积极拓展涉农贷款和小额信贷业务;引导农村信用社按照“小额、分散、流动”的原则加大支农力度;推动村镇银行、农村互助基金等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形成多类型、广覆盖的县域金融体系。有必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突破金融服务的瓶颈。探索中小科技企业贷款模式创新,鼓励抵押贷款业务创新,继续推进仓单、动产、应收账款等抵押贷款业务。跟进ipo改革,配合地方政府继续推进辖区内企业“新三板”上市,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革,尽快进入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第二,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以绿色信贷有效投入为导向,支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流通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盈”企业贷款,严格限制环保工作不良记录企业的信贷准入。支持和鼓励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增加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行业和项目的投资。积极推进绿色支付结算。积极运用绿色金融信用政策评估等方法。我们将从业务流程转型、特许经营机构配置、评估等方面,从多角度、多层次加强金融支持,加强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促进低碳、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第三,要坚持惠民生的原则,让城乡群体共享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畅通和丰富普惠金融服务的渠道和载体,探索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退出的有效融合。在没有实体网点的偏远农村地区,我们将积极推进建立简易自助金融服务便民点,让农民不用出村就能享受小额现金取款、转账、信息查询等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全面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辐射力。稳步发展网上信贷业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衔接,为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水权、草权等产权融资试点,通过振兴农民涉农权益参与金融资源配置。在民生领域,我们将积极提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养老金融等。,并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利息补贴的方式。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引导,将支持农业再融资、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等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与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挂钩,向普惠金融发展良好的金融机构倾斜,大力推动县法人金融机构使用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进行地方贷款评估。加强金融教育战略规划,针对不同受众开展差异化、特色化、规范化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扎实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让广大金融消费者公平、公正地享受金融服务。广泛开展金融知识进机构、进乡镇、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等“六进”活动,努力提高群众自我维护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法治化水平。
第四,坚持安全稳定,切实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坚决打击非法集资、地下银行、非法保险、非法证券、洗钱、制售假币等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整体风险防控。认真落实存款保险制度,构建金融风险网络。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调查,持续开展银行、证券、保险等交叉金融工具和产品的风险监测,重点关注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房地产行业风险、小微企业生存压力、民间借贷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依托两大金融信用信息系统,结合两大社会信用体系,推进“失信惩戒、失信激励”机制的形成,为防范信用风险提供根本解决方案。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金周转,维护支付系统安全。加强业务监管,维护良好的金融运行秩序。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金融发展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