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65字,读完约8分钟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市场应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对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主导,深入调研,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会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从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入手,重点建设试点区,实施小微企业信用增值计划和“双千工程”,构建了“信息共享、信用评估、信用培育”的信用体系建设框架。 融资对接和信贷激励”,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拓宽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促进小型和微型企业
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
(1)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市场运行机制和专业运行机构缺失。《信用信息产业管理条例》的颁布,为信用信息产业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即有限监管下的市场化方向。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依赖于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离不开市场化力量的推动。目前,信用体系建设中没有专业的运行机构,也没有统一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信用体系建设主要由政府主导,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除了从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信息部门收集信用信息数据外,大部分都是从小微企业收集的,没有专业的信息收集机构。此外,缺乏正规的担保机构、评级机构等市场机构的参与,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形成通过专业的、市场化的信用报告机构来反映信用体系的效果。
(2)信用体系建设没有覆盖基层金融等薄弱环节。自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发展以来,非传统金融等领域一直没有涉足。小额信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民间借贷中心、融资服务中心、p2p网上借贷平台等小微机构掌握的信用信息数据尚未收集,长期以来与信用体系建设脱节。此外,小微信贷机构缺乏专业人员,缺乏贷款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信息不对称导致高风险客户集中在小微信贷机构,增加了其操作风险。基层金融等薄弱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小微信贷机构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增加了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风险。
(三)中国人民银行缺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需要各部门的合作。虽然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框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但就陕西实践而言,省发改委一直是“信用陕西”建设的牵头单位,各部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没有得到充分共享。中国人民银行如何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发挥“双引领”作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是目前比较困惑的问题。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任务分工中明确提出,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这项工作主要依靠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协调基层政府,组织金融机构推进。中国人民银行缺乏推进和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力手段。
(4)信用体系建设成果的普及性和可持续性不强。在为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时,有的地方依靠政府资源逐户收集信息,有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收集,有的被引入第三方机构,但有的收集方式无法复制。例如,仅靠中国人民银行很难从一个家庭收集到另一个家庭的信息。此外,信用体系建设没有形成有效的可持续机制。目前,许多地区将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作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平台建设之初,相关信息提供部门给予了支持。然而,由于需要增加信息提供的人力和物力,信息收集和更新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该平台最终失去了活力。一些平台贪得无厌,信用信息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该平台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库,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市场化建立和发展小微企业
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模式
(一)整体思维。一是成立“服务地方小微企业”的征信机构,即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要求,成立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地方征信机构,并采取会员制运作模式,重点关注其他无法访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地方贷款机构,建立信用培育、风险防控和信息共享的基础平台。
二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作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补充。为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搭建区域性、专业性的信用信息平台。平台数据重点关注未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地方小微机构和贷款人的信用登记信息,整合开发有特色、适合地方发展的信用信息产品。
三是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完善市场化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和措施,引导专业机构规范运作,积极创造需求,搭建专业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合作平台,推动建立可持续的数据上报和更新机制。
(2)促进措施。首先,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通过专业机构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这项工作,由易到难,先选择信用意识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或园区进行探索,然后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充分发挥信用信息“服务政府、助银行、惠企业”的作用。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政府部门要出台政策措施,从技术、资金、税收等方面支持专业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专业机构数据库建设和信息收集,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为监管,确保专业机构合法合规稳定运行。在平台建设上,整合基础信息、信用信息、业务信息等有助于判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补充金融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查询、分类汇总筛选、信用评估显示等功能。
第三,扩大应用,注重实效。一方面,引导专业机构搭建信用信息平台,完成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存储,开发符合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需求的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将专业机构的信贷信息产品纳入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流程,帮助其改进信贷决策和风险管理流程;推动政府部门根据信用评估结果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发挥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作用。
(3)具体实践。首先,发布推进市场化的文件,选择试点项目。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在总结以往信用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探索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市场化推进的通知》,明确了信用体系建设市场化推进的工作目标、主要原则和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选择延安作为试点,制定了《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延安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二是成立专门的征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延安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中心是在延安成立的专业机构,成员包括1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0家二级金融机构、3家村镇银行、42家小额贷款公司、15家担保公司和7家企业。延安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延安中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延安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为实验区市场化建设服务。
三是运行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监控系统,为社会提供服务。延安市信用信息服务中心运行延安市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监控系统,依法收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信用信息和非银行信息,并定期更新信息。同时,负责信用信息的综合分析,发行信用产品,提供分析报告,促进信用产品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延安中路支行建立小微企业培育池。参照延安市信用信息服务中心提供的批量企业信息分析和单户企业信用状况,小微企业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联合开展信用培育,向商业银行推荐符合信用条件的小微企业。
目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关于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总行领导在相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正在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导向机制推进陕西省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区域性、市场化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小微市场主体可以获得便捷的信用增级和融资渠道,努力打造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中心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地方“创业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有效模式,依靠市场力量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突破瓶颈,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