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6字,读完约4分钟

要想“破冰”提高四川新农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很难

我们的记者李果在成都报道

3月26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四川农村金融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中国第一份基于新型农村商业实体金融需求的调查报告。

不同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农村商业实体、大型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承包大量土地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管理的公司被称为新农村商业实体。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明认为,中国农业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就必须创新农业管理方式和制度,更大规模、更合理地培育新型农村管理主体。

然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对全省7个县市的1000多个新农村创业实体进行了调查,发现难以突破贷款政策的瓶颈,相当一部分创业实体难以获得资金支持,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土地加速集中

目前,农用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加速期。据统计,目前,我国耕地流转面积已达3.8亿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近30%。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0个百分点,表明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现实基础正在形成。

就四川省而言,四川省农业厅合作管理司司长陈怡真表示,目前,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30亩以上的大型种植者3.5万人,大型农户45万人,家庭农场2.3万个,农民合作社约5.3万个,农业龙头企业约8000个。另一方面,大量的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和空农村心脏地带为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和构建新的农业经营体系创造了现实可能性。

四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提升 融资难仍待“破冰”

然而,由于难以获得财政支持,新的农业企业实体的发展和增长受到严重限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郫县、成都、西充县、南充市等地的调查发现,与农业龙头企业相比,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固定资产较少,缺乏抵押资产,这使得金融机构的评级、授信、放贷和监管难度加大。

四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提升 融资难仍待“破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通过发展新的农村商业实体,可以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目前,农村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超过11%,比10年前的7.8%高出4个百分点以上。”郭晓鸣说:“劳动力老龄化的矛盾加剧,不仅推高了农业的劳动力成本,而且使商品经济向自给自足的经济倒退。因此,农业的并行和广泛发展仍在继续,而“谁来种植土地”和“如何种植土地”已成为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

四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提升 融资难仍待“破冰”

融资难解决

根据白皮书,四川省农村金融实施缓慢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现行法律规定,土地不能用作贷款抵押。

其次,抵押品的价值很低。农业机械设备、农产品库存等动产不易监管,价值不稳定。仅适用于短期和小额贷款抵押,金融机构对农业设备和库存的抵押率不应超过50%。

四川省金融办保险处处长许帅表示:“在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未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难以进入,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结构性错位。”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成都市郫县农林局财产部张军认为,虽然有很多关于产权抵押的政策,但在操作层面上,银行有自己的风险考虑,主要是因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无法对新农村经营实体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导致不愿放贷。

四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提升 融资难仍待“破冰”

基于上述情况,白皮书认为,深化涉农金融机构改革不仅要引导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完善服务三农的机制,还要大力支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互助基金三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加强对其他金融组织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以普惠金融为导向,支持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探索构建合作互动的农村金融体系。

四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提升 融资难仍待“破冰”

最近,中央银行出台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和房屋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方案。据专家称,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但效果仍有待观察。

(编辑:武宏钧,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郭利@ 21京基;wuhy@21jingji)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四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提升 融资难仍待“破冰”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