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0字,读完约5分钟

再保险的功能是帮助保险公司转移或分散承保风险,即通过承保再保险,保险公司将对超出其承保能力的风险或责任进行再保险,或减轻对其他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例如,江苏省无锡市海力士工厂火灾发生在2014年,损失赔偿金额约为9亿美元。作为主要保险公司,现代保险只保留了1%的股份,其余的都是给10多家保险公司的再保险。由于韩国现代保险公司采用了很大比例的再保险安排,这一损失对它的影响是有限的。当然,如果没有火灾,现代保险作为主要的保险公司,将面临如此低的留存额,其留存保费收入将非常有限。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充分熟悉再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中国再保险市场步入快车道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不佳,近80%的财产保险市场是相对低价值的汽车保险业务,而高价值的承保业务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寿险市场担保能力较弱的金融产品较为流行,再保险市场相对低迷。大多数投保人不理解再保险的概念和功能。因此,再保险作为整个保险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起步较晚,甚至在亚洲,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市场参与者较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再保险逐渐引起了市场的关注。2014年,保险业新“全国十大条”提出加快再保险市场发展,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加强再保险对中国海外企业的支持和保障功能,提升中国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2016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快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完善再保险市场体系,适度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增强中国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加大对农业、交通、能源、化工、水利、航空、空航天、核电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再保险支持。充分发挥再保险在保险市场的创新引领作用,鼓励再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服务网络和数据共享等方面与原保险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扩大中国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支持再保险公司参与行业数据平台、灾害管理和风险管理服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行业数据经验分析。完善再保险注册制度,研究制定离岸再保险人保证金制度,防范金融风险通过再保险业务跨境转移。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已经被政府和市场重新认识。

中国再保险市场步入快车道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以及监管机构进一步出台再保险政策,中国再保险市场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据预测,2020年国内再保险市场将达到3300亿元。叠加的优惠政策打开了中国再保险市场空.一方面,国内再保险市场将告别中国再保险集团,成为唯一的中资法人再保险市场;另一方面,许多大型保险公司、国内社会资本和离岸再保险公司开始寻求在中国设立专业再保险公司,保险产业链末端的再保险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今年以来,PICC再保险公司和前海再保险公司已获批准。目前,亚太再保险、华宇再保险、天元再保险等25家公司正在排队申请再保险牌照。与此同时,相关国内资本大举收购外国再保险公司。今年4月19日,中国民生投资公司宣布,中国民生国际已成功完成对中国保险国际集团的收购,交易总额约为25亿美元。今年10月6日,深圳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最大的再保险公司acr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此前,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两家中国再保险公司,即中国再保险(集团)和太平再保险(中国),七家海外再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和200多家离岸再保险公司。

中国再保险市场步入快车道

目前,中国再保险市场已经进入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再保险机构充分发挥技术、数据和人才优势,抓住新的市场机遇,拓展市场。与此同时,再保险机构的竞争模式也从资本转向资本、业务模式、技术、品牌和偿付能力。传统的再保险业务模式难以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再保险公司从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上进行调整,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模式。今年上半年,全球上市再保险公司平均股价下跌0.7%,全球再保险行业面临市场承保能力不足、巨灾损失少的困境,导致再保险行业面临定价压力和利润压缩。尽管再保险行业承担的损失比例仍在年度巨灾保险预算之内,但全球对巨灾风险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逆转。除了上述问题,再保险公司还需要继续应对保险合同条款覆盖面扩大的影响,包括投资收益下降的压力。2015年,中国直接保险公司支付保费1658.49亿元,同比下降4.56%;其中,财产保险分成952.86亿元,占原保险费收入的11.3%;寿险分成705.62亿元,占原保费收入的4.45%。今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的调整,对再保险业务需求最大的财产保险市场增速有限。据估计,今年的业务增长率将为8%,低于去年的增长率。同时,非寿险市场已经进入低利润时代,谨慎预算、降低成本势在必行,再保险业务难以独立。传统的“借贷”简单承保能力的再保险业务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比例再保险可能面临“风光不再”的局面。对于非比例模型,它直接检验再保险的定价能力。另类风险转移领域的各种产品创新也将挑战传统再保险产品。因此,对于国内再保险公司,尤其是刚刚进入和准备进入国内再保险市场的公司,面对中国再保险市场进入快车道可能面临的问题,应该有足够的理性判断和理解。(作者是国家保险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中国再保险市场步入快车道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