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7字,读完约3分钟
“我面前的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是30多年前荒芜的戈壁沙漠。景泰川电力灌溉工程(简称景电工程)解决了水源问题,从此不毛之地变成了良田。亩产小麦可达数千斤,亩产玉米可达2000多斤,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4000多元。”近日,面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代表团,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漫水滩乡刘阳村党支部书记寇宗军说。景电工程是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大型ⅱ类灌溉工程。该项目的第一阶段于1969年10月开始施工,1971年10月供水。1987年,京电二期工程竣工,似龙的管道将黄河水位抬高了700多米,把一度贫瘠的沙滩变成了绿洲,为40多万贫困人口重建了绿色家园。作为对电力项目的支持,WFP在1990年启动了“中国3355”粮食援助项目。在这五年中,它通过“救济工作”的方式帮助了100 260吨粮食,吸引了400 000多名移民中的115 500人工作,并将24 700公顷荒地平整为灌溉地。寇宗俊所在的刘阳村是京电工程后形成的新移民村。该村1400多人都来自生态环境较差的周边地区。回顾31年前移民开垦土地的经历,寇宗俊动情地说,经过多年努力,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015年,“中国3355”项目受益地区11.55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26元,比项目实施前增长7563元,增长120.04倍。“我们对这样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该项目已成功实施,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WFP的帮助只是一个方面。自京电项目运营以来,中国政府的持续投资发挥了关键作用。”WFP南非局局长克里斯·尼基说。在靠近寇宗俊家乡的武威市古浪县,京电项目正在产生一个减少贫困的连锁反应。京电项目区大规模实施高效节水农业,至少节约了3000万立方米的电灌黄河水。甘肃省在古浪县黄骅滩地区开发了8.62万亩荒地,并计划将古浪县南部高海拔地区的4万名贫困人口全部搬迁,以“脱贫”。4月7日,当WFP代表团来到黄骅滩生态移民区时,已经有25600人滞留在移民区。在移民区新农村社区精准扶贫千亩日光温室示范点,记者走进一位农民的温室。在温室里,西红柿结出了许多果实。这个农民从山上下来还不到两年。他告诉记者,西红柿丰收后,茄子被种植。无论是建造温室、种植农作物还是销售农产品,当地政府都为这些新移民提供了大量帮助。从交通不便的山上下来后,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更有希望了。“我们在许多国家都有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的项目,但很少像中国这样取得实际成果。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成功的秘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消除贫困目标的坚持和奉献可能是秘密。”WFP政策和项目局局长斯坦莱克·萨姆坎格告诉记者。从1979年到2005年,WFP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和救灾项目,价值超过10亿美元,惠及3000多万人,其中大多数人生活在偏远的中西部地区。萨姆·康格说,2016年3月,WFP和中国达成了一项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协议。WFP将支持和帮助中国消除绝对贫困,与有需要的国家分享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与世界携手帮助世界上7.95亿饥饿人口摆脱饥饿和贫困。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中国减贫经验值得分享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