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2字,读完约3分钟

据业内人士称,由于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火爆,虽然银行有严格的风险隔离,但也不排除部分资金绕开房地产市场。“除了抵押贷款,许多银行还有装修贷款、大额消费贷款等产品。在对房地产市场持乐观态度的情况下,一些贷款人会将此类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市场。对于银行来说,这个漏洞更难填补。例如,银行规定装修贷款一般允许在买方购买房子半年后发放。你不能判断买家是否通过首付贷款购买了房子。贷款人可以从装修贷款中提取款项,用于支付首付款,并不排除申请装修贷款。或者,拥有大额消费贷款的人通过信用卡渠道转移资金,投资房地产市场。”一位银行从业者说。

银行谨慎排查

据悉,目前,深圳银行的许多分支机构和网点都在对贷款资金的流向进行全面检查。在实体经济不景气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将自有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然后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来填补营运资金缺口。「当物业市场发展良好时,问题不会出现,但如果物业市场是一场虚拟的大火,大量资金不断涌入,无疑会火上浇油。如果房地产市场下跌,企业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资金的不安全性,将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转移到银行释放的资金上。如果有大量此类基金进入市场,后果仍将是严重的。”上述银行家认为。

银行谨慎排查

惠州银行家告诉记者,他们的银行也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杠杆基金(如首付贷款)的合规调查。目前,实体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银行的商业贷款份额正在萎缩,因此放贷非常谨慎。相对而言,由于按揭贷款违约风险较低,许多银行都在大力开展按揭业务。“由于深圳房价上涨的影响,东莞和惠州的房价也在上涨。一些本地企业也将有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房地产市场,实体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受到影响。这已经成为一个未解决的‘悖论’。”这位银行家表示,他所在的银行主要从事抵押贷款业务。在商业贷款方面,由于企业的商业风险太大,他们不敢轻易放贷,贷款资金的流向也受到严格调查。

银行谨慎排查

事实上,除了银行自身的调查,监管机构还要求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商、p2p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对房地产市场配置的杠杆资金进行严格的自下而上的清查。据悉,北京、上海、深圳的金融机构或行业协会近日对当地房地产场外融资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梳理出参与众筹买家、“首付”或其他涉及高杠杆抵押贷款的相关企业的名单、数量和产品模式。同时,部分监管部门组织深圳近20家银行召开房地产信贷监管相关会议,强调房地产信贷风险,抑制投机需求,严格禁止银行理财资金与各种首付产品对接。

银行谨慎排查

专家认为,为防范首付贷款等房地产市场配置产品的高杠杆风险,有必要借助银行进行最终检查,加强审计力度,检查流量变化,并对购买资格进行审计。上海新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郭峰表示,从商业银行入手,防范首付带来的高杠杆风险是整顿首付的法律姿态。“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商业银行加强贷款资格审查,并将首付款来源作为贷款发放的条件。它甚至可以以窗口为导向,要求首付款不是自有资金,也不能发放抵押贷款,这更符合法律监督的逻辑。”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银行谨慎排查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