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5字,读完约3分钟
对银行来说,外包的尴尬在于成本和收入的颠倒。经过两年的债券牛市,债券收入大幅下降。目前,只有持有到期债券,债券市场才能提供有限的收入。众所周知,目前没有一家银行打破了刚性赎回,资本成本居高不下,但外包收入是浮动的。如果债券市场小幅下跌或受托机构投资能力不足,银行需要自行吸收损失。目前,银行面临的问题是,他们有很强的理财能力,但缺乏资本管理能力却跟不上。
“一般来说,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有自己的投资团队,尤其是债券市场。但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缺乏投资团队和经验,资金主要交给其他机构,对风险控制的把握有限。主要投资目的地是债券市场。对于银行来说,安全稳定的资金收益始终处于前列,而债券市场的风险相对可控,是银行资金的主要去向。不过,具体规模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家表示,银行业务外包基本上处于“观望、观望”的状态,能否实现盈利取决于委托投资机构。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如果不熟悉资本市场,缺乏资本管理能力和人才,理财业务的扩张会带来外包规模的大幅增加,可能会造成风险控制的盲点。
为了弥补较高的资本成本,机构只能通过增加杠杆来获得更高的银行外包利润,这也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对于证券公司、基金等资产管理机构来说,外包管理费不高,单笔业务就在一两百万元左右,主要是通过收益分成来盈利。“目前,一般谈判的收入约为4.8%,但这是一种浮动收入。委托机构只能分配4.8%以上的收入。”上述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目前,如果我行理财客户年化收益在4%以上,机构将适度提高杠杆率。“根据目前债券市场的计算,没有杠杆作用显然不可能实现这一效益,一般杠杆作用约为1.4倍。”
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外包给筛选管理机构的风险控制环节难以实施。来自银行和经纪公司的人士表示,银行在寻找外包投资的投资机构时,主要采用白名单和指数评估方法。“与银行和私募合作的方式类似,基本上每家银行都会有一份所谓的‘白名单’,按照行业规模进行排名。”一位来自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人士表示。外包业务的风险控制集中在前端。银行一般从公司规模、历史业绩和经营方式等方面对合作机构进行筛选,并根据后期投资比例、投资方向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进行投资调整。也许是因为对市场不熟悉,银行没有参与其中,所有的银行都被交给了受托机构。
一些内部人士认为,专注于前端控制无法控制市场风险。例如,相关指标可能不足以反映机构的投资能力,历史业绩只能作为市场环境变化后的参考。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关注个人投资经理,但在通过风险控制级别时,风险控制部门会关注机构的声誉。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加杠杆覆盖成本 风控务虚“粗放”发展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