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6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评论员张力维
2016年是推进结构改革的关键一年,其中供应方结构改革最为重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求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促进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国经济面临着不协调、不均衡的挑战。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尽快推进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否则,在不平衡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积累了更多的风险。为此,201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势头,做好去产能、去存量、去杠杆化、降成本、短板化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取得良好开局。
供应方结构改革从生产方开始,通过解放生产力和提高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包括分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土地改革和提高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锁定新兴领域和创新领域的发展方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供应方结构改革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是清理僵尸企业,消除过剩产能。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导致钢铁、水泥、煤炭、玻璃、电解铝和航运等行业产能过剩。相应地,出现了结构性通货紧缩,ppi连续47个多月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率持续下降,债务不断积累,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如果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得不到及时解决,中国经济将不堪重负。然而,由于地方保护,长期以来在清理过剩产能方面没有任何进展。在宏观层面上,一些人认为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系统性风险。事实上,去产能有利于解决当前的通缩问题。只有真正消除产能,价格和利润才能上升,中国经济才能走出谷底,恢复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加强供给结构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全面跨越。”也就是说,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同时,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实行需求侧管理,防止单纯的供给侧改革导致经济停滞。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可以得到保障。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清理僵尸企业,但核心是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基础。没有要素市场化改革,就不可能促进要素的再优化配置以提高效率,粗放型发展模式也难以改变。2016年将是中国要素价格改革的关键一年。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一项伟大的任务,它涉及到传统体制和思维的全面变革,因此具有很大的阻力。通过“两会”凝聚改革的共识和力量非常重要。首先,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它将彻底告别过去依靠政府主导投资、控制要素价格的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和官员能否摆脱“路径依赖”,将决定改革的成败。其次,改革需要挑战许多既得利益,如打破行业垄断和行政控制,清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僵尸企业,将管理体制从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旧利益和旧意识的这些变化,需要代表和委员们消化吸收,成为各地区、各行业改革的先锋和领导者,共同推动供方结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凝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共识与力量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