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0字,读完约3分钟
“小康不是小康,关键在于乡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同步推进农村众多贫困人口的小康,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丰富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
"精确的扶贫需要精确到人."全国人大代表、远山集团董事长孙建波对记者表示,只有对每一个贫困家庭给予直接关怀和投入,才能全面摆脱贫困。
要弥补民生的不足,最需要的是资本投资。近年来,中国不仅在转移支付等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向贫困地区倾斜,而且逐渐从“输血”转向“造血”,千方百计地煽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资民生,从而激活农村经济,增强贫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云南地处偏远,有许多贫困县没有脱帽致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市分行行长杨小平对此深有感触:“要实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种扶贫资源。”
杨小平在贫困地区有多年的工作和研究经验。他认为,促进贫困家庭的建立是一个困难而必要的过程。“在云南,我们将确保已建立卡的贫困农民至少获得一项金融服务,特别是提高贫困家庭的贷款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市分行行长王介绍了金融机构联系办卡贫困家庭的情况。他认为,金融机构应满足扶贫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完善金融精准扶贫评价体系,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NPC金融界代表也建议,贫困地区的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应该得到改善。杨小平认为,这是发放扶贫贴息贷款和优惠利率贷款的前提,也是优化贫困地区金融环境的必要举措和文章。
此外,充分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融资、再贴现和差别监管等政策的积极激励作用,是促进金融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的重要窗口引导。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用体系是促进金融扶贫的有效措施,为降低金融机构成本、防范风险、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可持续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制造业的衰退和技术改造的趋势,许多城市劳动力转向了服务业。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加大对服务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转移劳动力的创业就业,根据需要设计贷款条件和抵押方式,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普及率。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建立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多元化融资机制。
“制约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均等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是财力配置不合理。”孙建波认为,公共财政资金对城乡的投入仍然不平衡,对农村教育服务的投入相对不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政府财力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中西部地区教育服务投入远远低于东部地区。
为此,孙建波提出了建议,明确了各级政府的教育服务责任和财政支出责任,确定了各级政府的财权配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调整了各级政府的财政分配,平衡了不同地区的财力,为实现教育均等化奠定了公共财政的保障基础。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增进民生福祉 金融业应有更多担当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5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