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7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11月17日表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聚集了大量社会资本,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困难;同时,它以其独特的产品灵活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公众的投资和理财需求,丰富了金融工具和金融体系,控制了整体风险。但他也指出,从近年来资产管理领域暴露出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分析,仍有四个问题需要注意。

李超:我国资管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四问题带来五大隐患

据李超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为银行融资26.3万亿元,信托计划15.3万亿元,公共基金8.4万亿元,专项基金账户16.5万亿元,经纪类资产管理计划14.8万亿元,私募股权基金5.6万亿元,保险类资产2万亿元。简单相加后的总规模为88万亿元。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资产管理产品相互借用“渠道”,产品相互嵌套、交叉持有。剔除这些双重计算因素,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为60万亿元人民币,大致接近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额。

李超:我国资管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四问题带来五大隐患

他表示,资产管理产品以其独特的产品灵活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公众的投资和理财需求。在看到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卖方负责,买方负责”的基本行业文化尚未形成;与国际一流资产管理机构相比,我国资产管理机构仍存在较大差距,核心竞争力、诚信合规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亟待提高;法律和监管框架以及监管能力需要改进和提高。

李超:我国资管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四问题带来五大隐患

他还指出,从分析近年来资产管理领域暴露出的问题和潜在风险来看,仍有四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法律运用混乱;二是监管标准不统一;第三,缺乏统一的监控;第四,有无形的刚性救赎。

"上述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李超表示:首先,这不利于投资者保护。资产管理领域的法律适用主要反映管理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分配,不明确的法律关系和不明确的风险和利益归属。不同的法律对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有不同的要求,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和程度也大相径庭。目前,投资者的适宜性标准不同,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不利于对投资者的公平保护。

李超:我国资管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四问题带来五大隐患

其次,它导致市场分割。类似的产品根据不同的监管要求运作,导致资产管理市场严重分割。受基础资产市场分割和分业经营的限制,部分产品通过交叉投资和借贷渠道间接投资,导致产品结构复杂、透明度低;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产品被层层包装,这使得识别和判断风险变得困难,并且容易交叉感染风险。

李超:我国资管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四问题带来五大隐患

第三,它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刚性赎回”的预期使得投资者只关注当期收益而忽略了风险的存在,这不利于形成“买家负责”的理性投资文化。市场盲目追求高回报,不利于金融机构将投资集中在高风险行业,不利于“卖方责任”的落实。同时,“刚性赎回”也推高了无风险利率,扭曲了风险资产的定价水平,扰乱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李超:我国资管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四问题带来五大隐患

第四,很容易引发监管套利,增加系统性风险。一些机构,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业务转移等。在不同属性的业务之间转移资产,将业务从监管严格的市场转移到监管相对宽松的市场,变相规避监管要求。一些产品以“资产管理”的名义“清股实债”、“借贷”,杠杆重叠,使得风险在不同产品、不同机构、不同市场之间传递,削弱了宏观调控和审慎监管的有效性,增加了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李超:我国资管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四问题带来五大隐患

第五,它脱离现实,走向空虚,这增加了物质成本。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基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热衷于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进行捐赠,这不仅没有真正创造社会价值,反而延伸了投融资服务链,提高了融资成本。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李超:我国资管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四问题带来五大隐患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