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3字,读完约4分钟

2018年1月-10月

成都新经济市场主体快速成长,新增经济企业31288家。

比2017年增长31.26%

在新经济的100家重点企业中,71家上市企业累计实现收入171.59亿元。

到2022年

我们将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动力的新型经济和产业体系。

新经济产值达到5000多亿元。

中国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第一

晋城观察

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成都市重大新经济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成都市新经济委员会党委书记卢铁城透露了他的雄心:成都市今年将投资1.1万亿元以上,启动数字经济、流动经济、创意经济等成都市新经济各领域547个园林开放项目,加快对“成都新经济2.0版”的冲击。

随着步伐的加快,暴露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在刚刚结束的NPC和CPPCC会议上,四川的NPC代表和四川的CPPCC成员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四川有四家本土“独角兽”企业都设在成都,但它们基本上不受科技驱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引领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成都在推出新经济版2.0的道路上还有哪些障碍需要突破?

这份报纸的编辑陈碧红

两者都是“新经济”

科技含量有差距。

自2017年11月新经济发展会议召开以来,成都围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动经济和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努力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成都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新经济发展研究所和全国第一个新经济企业俱乐部。它计划建造“独角兽岛”,并设立一个100亿元的新经济发展基金&hellip。& hellip这种系统性的支持被业界视为成都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

结果立竿见影。成都新经济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成都新经济市场发展迅速,新增经济企业31288家,同比增长31.26%。以成都高新区为例:2018年,高新区新办经济企业总数超过8万家。与此同时,三家“独角兽”企业诞生了:119、易云科技和新潮传媒。新经济产业达到4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然而,专家们也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出生在成都的四只“独角兽”,虽然大部分都是典型的新经济企业,却不属于科技产业的范畴。

西南财经大学蔡溪智库首席研究员唐继强教授直言不讳地表示:成都现有的“独角兽”企业都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与基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独角兽”有所不同。“目前,成都还没有一个领先的、定向的、革命性的科技产业类型。独角兽。" .

与此同时,近期积极筹备科技创新板上市的企业名单上,很少有成都企业出现。

此外,尽管去年成都新增经济企业31288家,但成都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培育了35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就是说,主要从事科技创新的企业在新经济领域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在发展中寻找“短板”

资本活动不足和要素分配脱节

独角兽被认为是新经济发展的基准。“成都。独角兽。当前的发展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lsquo硬技术企业总数和存储不足。”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所执行主任周涛说。

他认为,虽然成都有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但很难有一批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和突出竞争优势的标志性明星企业。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成都严重缺乏资本活动和资本集中。

具体来说,成都私募股权基金筹集的资金总额与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7:100,而纽约的比例为335:100,是成都的48倍。洛杉矶是193:100,北京、上海和深圳是80:100以上,苏州也是15:100以上。同时,在股权投资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清科2018中国股权投资年度排名”中,成都的投资机构均未进入前30名天使投资人、前50名风险投资人和前50名私募股权投资人。截至2018年12月底,已有234家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在中国注册,其中没有一家是成都本地基金。

硬技术引领创造新经济2.0版

"成都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够."周涛认为,没有具有国家影响力和行业主导作用的风险投资的支持,很难想象会出现领先的科技型新经济企业。

唐继强认为,这也关系到成都目前的整体发展阶段。长期以来,在成都落户和发展的企业要么是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要么是“十五”期间开始布局的传统企业,要么是后来支持三线建设布局的企业。“这从客观上表明,成都并没有真正从一个科技大城市转变为一个科技强市,也没有从一个科教大城市转变为一个科教强市。其中,不仅存在科技成果转化脱节的问题,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如市场因素不完善、资本开发不足、存款额过高等。唐继强说道。

硬技术引领创造新经济2.0版

把“短板”变成机会

多方位突破塑造特色竞争力

面对短缺,两位专家也持相同的观点& mdash& mdash短板是一个机会,目前的短缺只是指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周涛看来,面向新经济领域的金融支持体系是决定一个地区新经济发展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他建议,首先要做的是加强股权投资的专业化,培育对冲基金。此外,新经济下企业债权融资渠道可通过投贷联动拓展,新经济重点领域可搭建开放式融资平台,全面提升金融能力,支持新经济下企业发展。

此外,成都发展新经济产业需要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为新经济企业创造新技术,落地新模式;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做好技术“路线图”,真正掌握一批指向未来产业的先进关键核心技术;搞好生态系统,包括商业环境。

唐继强进一步建议,成都除了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热点领域与台湾竞争外,还应结合自身独特的产业优势,如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空等主要装备制造业,促进精准化、个性化发展。即使在成都的传统产业领域,如家具、川菜甚至文化产业,也应该通过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独角兽”企业。开拓性地另辟蹊径,作为领导者和规则制定者,将有可能真正颠覆这个市场,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硬技术引领创造新经济2.0版

"让子弹飞一会儿,我们也可能有一个迟到的奇迹."唐继强说道。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硬技术引领创造新经济2.0版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kjsh/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