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1字,读完约3分钟
4月14日下午,《时代周刊》记者乘地铁抵达广州南端南沙区东涌镇文化中心。这里有一个人的图书馆:黄桂婵是这里唯一的正式员工。她是馆长和管理员。
4月14日下午,《时代周刊》记者乘地铁抵达广州南端南沙区东涌镇文化中心。这里有一个人的图书馆:黄桂婵是这里唯一的正式员工。她是馆长和管理员。
去年,图书馆被评为广东省100个示范单位之一。
黄桂婵是一个热爱东涌的人。她出生在附近的鱼窝头镇,毕业后,她在东涌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多笑一点,人们就不会担心了”。东涌没有辜负她的希望。自2011年起,东涌被授予国家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和国家宜居镇称号。据史料记载,东涌最初是在南宋末年中原居民南迁后,由浅海人工筑堤形成的。2012年,这里的建筑经过统一改造后,更具南方城镇气息。
黄桂婵害羞,喜欢安静,有稳定的习惯。她说她的工作一直是处理书籍:毕业后,她在东涌新华书店工作了六年,然后在东涌图书馆工作了四年。就这样,她在东涌镇两个藏书最多的地方工作了十年。
“应该是有缘。我第一次去找工作是在新华书店。我觉得这个环境很好。我非常喜欢它,什么都不在乎。我过去是这样想的,现在也是这样想的。”黄桂婵说道。
2011年底,东涌镇新文化中心竣工,图书馆、电影院、体育健身、娱乐晚会等社区活动更加集中和活跃。今年1月,东涌图书馆进行了一次翻新,书架全部改为上墙式,在阅读区和儿童区增加了空室,整体风格变得更加温馨可爱。
如今,黄桂婵的六年级儿子经常来这里学习,每月参加一次读书分享会。在这个镇级图书馆里,中小学生和家长是主要的读者。最常借的书是亲子书和文学书,每月的亲子自助活动和读书分享会主要是由孩子参加。“来这里的主要是学生和年轻人。那些50多岁的老一代人学习不多。”黄桂婵笑着介绍道。对她来说,在这个图书馆里,她既体验了年轻活泼的孩子们,又体验了安静稳定的工作。
在外国人集中的东涌镇太师村工业园区,东涌图书馆在这里建了一台自助借阅机。一台机器可以容纳数百本书,这些书可以被机器直接借出和归还。
黄桂婵表示,东涌市图书馆与市区公共图书馆联网后,图书借阅和归还更加方便。因为市图书馆的书比较多,所以东涌的很多年轻人都会从市图书馆借书,然后还书到市图书馆。"一般来说,每天有100多本书被借走."
目前,东涌市图书馆藏书超过8,000册,每年有2,000本新书被更换。“每年,新华书店都会为图书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参考书目。我会和文化馆的其他同事一起选新书,一般会选新出版的文学作品和儿童读物。”对黄桂婵来说,这样的日子就像假期。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黄桂婵不用工作到很晚。此外,志愿者也轮流,每人花一两天时间。一些志愿者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四年,去图书馆帮助他们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新广州图书馆于2013年开业,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每天接待近2万名读者,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南沙区东涌镇的图书馆面积只有200多平方米,每天借的书不到200本。然而,正是像东涌图书馆这样的街道和社区图书馆将公共阅读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广州的每一个地方。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社区阅读:一个人的图书馆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