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9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最近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16年3月),称中国经济已进入底部区间,但尚未见底,短期内政策重点应放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对14项宏观经济核心指标的梳理,发现经济已经触底,处于最终触底过程,稳定增长仍面临巨大挑战。
根据前一年2月的数据,经济增长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增加值下降,二是金融服务业增加值下降。
今年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回落至5.4%,首次突破6%,以前为6.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回落,反映出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和去库存压力加大,反映出中国整个工业制造业的困境。”毛振华表示,“不过,工业增长的进一步下滑也可能反映出,目前围绕产能的存量调整已经大幅度启动。”
关于金融服务增加值下降的影响,全国人大国家发展研究所执行主任刘元春表示,去年金融服务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由于去年第一季度这个基数太高,今年保持零增长是好的。第一季度,这一数据可能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3-0.4个百分点。
Cpi是月度数据中令人满意的指标。二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2.3%。自2014年8月陷入“1时代”以来,它第一次回到了“2时代”。一些市场参与者认为经济正在企稳。
不过,毛振华认为,“应该注意的是,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仅上升1.3%,剔除食品的cpi同比仅上升1%,两者均较1月份下降0.2%,表明经济稳定的信号不足。”
Gdp增长面临下行风险,但cpi正在反弹。如何理解这种冲突?刘元春说,应用价格调整的周期性理论来解释,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供应商由于巨大的损失而被挤出,这导致了由于供应和库存的减少而导致的价格修正。
中国银行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之一是cpi和ppi之间的偏差。
“例如,日本、韩国等经济体在经济快速转型时期,在经济由制造业主导向制造业逐渐收缩和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cpi的格局是正的,ppi在不断萎缩。Cpi在上升,ppi在下降。两者之间的偏离可能伴随着经济逐步转型的整个过程。”他说。
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报告建议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短期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出发点。
1月和2月,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同比下降1.6%。这主要是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铁路和公路投资的增长率急剧下降。
据报道,这也意味着空的基础设施投资政策非常庞大。因此,三月和二季度增加铁路和公路建设的政策,以迅速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是巨大的,这将大大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
“事实上,我们的政策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在11个大的投资方案中投资了5万多亿元,这还是比较大的。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今年的铁路投资和交通投资都在进一步增加,其持久的效果将会显现出来。”刘元春说。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人大报告:经济已进入底部区间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