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0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建设合作的深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成为NPC、CPPCC代表关注的焦点。
“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不仅有助于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也将为世界带来机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亮点。”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告诉《经济信息日报》。
“一方面,由于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传统制造业很少或根本不赚钱,其中一些仍然亏损。传统制造业要么创新要么大步走出去,只有两种方式。另一方面,国家正在加紧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企业走向全球。因此,现在是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走出去”的窗口期和机遇期。NPC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也明确表示:“中国先进的炼油化工技术和装备走向世界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大力向外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
考虑到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中国石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曹湘洪建议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大炼油和化工技术装备的推广力度;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炼油化工技术装备“走出去”的财税政策支持;以项目为载体,鼓励石化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支持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企业组建联盟。
随着合作的扩大和深化,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和损失。民进党中央建议,“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既要计算政治账户,也要计算经济账户,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民进党中央也建议改革中国外资数据的统计方法,真实反映中国外资资金的最终去向,以准确的数据为科学决策和风险防控提供依据;建立我国对外投资的国家风险评级、预警和管理体系。对于大型外商投资项目,必须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建立我国的对外投资保护制度,加快《对外直接投资保险法》的立法,政府大幅增加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规模,并显著加强其海外投资保险业务;完善中国对外投资战略,降低投资项目的关注度和政治风险,适当增加港口、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电力通道、通信等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投资规模,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非常需要的,也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
“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必将带动海外就业的巨大变化。”致公党中央建议,鉴于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海外就业的复杂性,要加快海外就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妥善处理海外就业过程中的矛盾,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就业市场的扩大,也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和中国大国形象的塑造。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企业“走出去”亟待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