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5字,读完约4分钟
在“十三五”规划第一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一项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其中心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指出,的工作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新华社在“两会”开幕式上发表的社论题为“集中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执政党的伟大战略和庄严承诺,事关人民福祉,意义重大而深远。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当时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增长。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有人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直是执政党的重要目标和指导方针。在决定性的阶段,它的重要性一定会更加突出,要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做大量的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不远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中国属于中上收入国家。平均富裕意味着我们国家的一些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而另一些人刚刚达到温饱。同时,小康社会的平均水平也意味着某些方面的发展处于先进水平,而某些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水平较低的人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被抛在小康社会的后面,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只有当他们都进入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要从一个普通的小康社会走向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就必须弥补这些不足。当然,我们也应该让“长板”继续成长。但是,在“十三五”计划的最后阶段,主要任务应该是“补充短板”,而不是“增加短板”。如果“涨停板”阻碍了“补短板”,就要适当降低“长板”的增长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非常重视“缺点”。他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小康社会不富裕,关键是看老乡”;“你不能失去农村的尽头”;“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填补‘短板’,其中扶贫开发的‘短板’必须填补”。于还强调,的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缺点意识”。
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弥补哪些“不足”?从人群的角度来看,短板是收入较低的人,尤其是穷人。从场域来看,经济建设是一个长板,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短板,尤其是在涉及民生的领域,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他们的“短板”。这两种缺点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影响的。例如,大量的低收入人群与社会建设的滞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我们弥补了民生上的不足,收入分配就会更加均衡,这将有助于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感。
随着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下降,许多人将经济建设视为一个“短板”,一心想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事实上,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表现是出色的,我们应该对此有信心。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从我们自己的要求来看,我们也可以对经济建设的成绩感到满意。我们自己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间,只要年均增长率略高于6.5%,这两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比较坚实的,总的来说,这方面没有明显的缺点。当然,经济建设本身存在不平衡,需要弥补不足。
相比之下,其他领域的建设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更多的关注。过去,人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他领域的问题会很容易解决,但实践证明情况并非如此。经济发展只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定的基础,但过度增长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目前,有一种趋势认为中国的福利水平太高,这阻碍了经济增长。按照这种思路制定政策,很可能牺牲民生来实现过度增长,阻碍短板。
Xi总书记指出,在解释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应进一步突出民生指标和绿色指标。这是一种坚持全面发展的思维方式。决策者应以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促进全面发展,弥补不足,从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推进全面发展 决胜全面小康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