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5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丁军实习生张笑君特约记者赵楷报道
随着国际商品价格的下跌,当国内相应商品和下游产品的价格下跌时,各方都会关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文件指出,2016年的主线是加快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电力、天然气、医疗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清理和规范不合理收费。 完善成本价格监管体系,为稳定增长、推进改革、调整结构、造福民生、防范风险做出更大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许多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大豆和棉花目标价格的提升,以及工商部门的直接购电。其中,直购电改革意味着消费者和发电商直接谈论价格,国家负责分配价格。
大豆等农产品的价格改革(报价为000061,买入)是为了设定目标价格,国家不再干预其市场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给予补贴,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稳定。
提高农产品的目标价格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晓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黑龙江省大豆总面积为4716万亩,除统计误差外,与2014年大致持平。此前,种植面积从2009年7500万亩的峰值持续下降。
“国家设定了目标价格,农民的种植热情得到了保证。如果目标价格在下一步确定,大豆种植面积可以稳定。”他说。
据我们了解,去年该省大豆的目标价格是每吨4800元,每亩补贴60.5元。今年的目标价格尚未确定。
王晓宇希望今年的目标价能继续提高,这样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会更高。目前,每亩大豆的总收入还不到900元,即使有补贴,也赶不上水稻和小麦。种植水稻的总收入不仅高于大豆,也高于玉米,这使得许多农民把旱地变成了稻田。
国家实施目标价格意义重大。如果我们以公开价格购买粮食,国家粮库将不堪重负。食物供应通常超过需求,每年保存食物需要巨大的财政成本。最重要的是,由于国内食品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这使得国内加工企业损失惨重。但是,国家很难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农民也很难增产。
目标价格实施后,国家对未达到目标价格的部分进行补贴,使加工企业能够获得低价农产品,增加国际竞争力和农民收入。这种“双赢”改变了过去“多输”的局面。
能源价格变化是有预期的
在电力和石油价格领域,值得期待的是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下跌,以石油为原料的国外低价产品挤压了国内相应的产业。
在电力领域,随着煤炭价格的持续下跌,改革定价机制,实施下游商品价格市场化也非常重要。
此外,相应的电价改革也需要加快。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煤炭价格指数,目前的煤炭价格比2010年下降了50%以上。工商电价需要加快实施新的煤电联动改革,居民电价等改革也需要推进。
根据去年公布的煤电价格联动方案,煤电价格和上网电价分别与基准煤价和基准电价进行对比计算。2020年前,是否调整上述基准煤价和基准电价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上网电价调整后,工商电价也将相应调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大型工商用电企业和发电企业已经实现了直接购电,价格由双方协商,输配电价格由国家确定。这是电力领域的“中间控制,两头放开”的理念,但这种直接购电只占相对较小的比例。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价格改革多点着力 为企业降成本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