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4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几天,关注空中国经济和叫嚣做空亚洲市场的声音非常嘈杂。乔治,美国量子基金的创始人?索罗斯公开宣称,“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硬着陆,中国将加剧全球通缩。”中国似乎一直在给出极好的答案,但现在却面临着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逾越的“障碍”。投资者只需要摆平空的头,他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些数据不如以前,有些企业经营困难,这只是调整和转型的必然表现。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就要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研究经济运行的主客观环境、条件和现状;必须认识经济运行的“形态”,把握经济发展的“潜力”。如果一片叶子是盲目的,夸张的,空会随心所欲,它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主要经济运行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波动性和趋势性都很好。去年,中国实现了6.9%的增长率,这是一个高含金量的数字。我们必须知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0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现在每增长1%,就相当于5年前增长1.5%,10年前增长2.6%;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降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声称在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也超过了两个百分点。中国6.9%的增长率仍然是“领头羊”;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的几乎所有经济指标都如期完成。还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是明显的,突出表现在三次产业结构加速优化,消费引擎作用不断增强,新产品和新业态层出不穷,中小高科技企业崛起,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根据国内外经验,结构优化表现良好,比gdp重要一个半百分点。
从韧性和潜力的角度来看,向上/向上/向上/向上/向上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制造业是最典型的。“中国制造”一般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只有“一片叶子”,更多的“枝叶”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只要制造企业能够开发和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就不会有销售;中国每年有700多万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工业目录中所有工业类别的国家,其制造业实力有着坚实的基础;中国在拓展新兴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制造”具有许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
从历史比较来看,多年来,“硬着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的声音在中国经常听到。因此,中国不仅冷静应对风险和挑战,而且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其雄厚的金融资源已无法与过去相比。外汇储备高达3万多亿美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00万亿元,年度财政收入超过15万亿元。“硬着陆”的逻辑从何而来?物质积累越丰富,市场体系越完善,改革红利越可观,宏观调控越巧妙?
观察中国经济不能“一叶障目”。只有通过全面观察,与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以及“向前看”和“环顾四周”,我们才能对整个经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诚然,中国经济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供给质量体系不完善、缺乏资本市场监管的经验和能力,但这些问题恰恰是改革的动力。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并确定了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低成本和短板。相关政策和措施正在中国掀起新的经济浪潮,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风景很长,应该很吸引人。目前,有些人只关注问题,甚至搞“选择性失明”,这可能掩盖了“唱空做得更多”的伎俩。市场需要保持警惕和敏锐。聪明人应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市场,从多个纬度观察,沉下心来,做扎实的研究,看透足以使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动能,洞悉实现双赢的新机遇。(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金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经济日报:观察中国经济切莫“一叶障目”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