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2字,读完约4分钟
“季乐24”在合江馆上演。“成都丝管日复一日,一半成河风,一半成云。这首歌只能在天上听到,在地球上也能听到几次。”从新年的第一天到第三天,作为晋江夜游的一个亮点,《季乐24》的夜游版在合江阁上演了一场声、光、色的视觉盛宴。前蜀庭的歌舞盛况将于0+上演。今天,金枭邀请了永陵博物馆的专家来为读者展示《季乐24》背后的故事。
文明的见证人
一千年前的皇家宴会乐队
永陵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编辑,前蜀王王建埋葬的永陵是古代艺术,尤其是音乐历史和文化的宝库。浮雕在永陵石棺床腰上的24首乐曲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完整反映唐代和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它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这24人中,剩下的22名表演者配备了20种23种乐器,包括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乐队的成立反映出,虽然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但却是一个以演奏中原盛唐音乐和世界音乐而广受欢迎的皇家宴会乐队。融合中西文化精华的丝绸之路风格,见证了成都成为“东方音乐古城”的辉煌时刻,也是“天府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成都永陵博物馆创作的民族音乐观念剧《季乐24》以成都永陵地宫出土的乐舞石刻艺术瑰宝《24季乐》为蓝本,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展现“24季乐”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关系。
文化遗产
困难乐器的恢复
自去年民族音乐概念剧《季乐24》戏剧版在成都艺术宫首演以来,今年春节,市民可在成华公园、东门码头、合江阁欣赏《胡玄隐舞》、《金城花人》、《宫姝越舞》等歌曲。在这些表演中,演员们演奏了许多乐器。在胡,演奏的乐器有毕、竹笛、笙、琵琶、竖琴、街鼓、大拉鼓、毛元鼓和齐鼓。在《成都花开满》中,五弦琵琶、四弦琵琶(又称曲香琵琶)、阮弦、长笛、笙、吹叶等乐器将登台亮相。《蜀宫乐舞》展示了“二十四歌妓乐”的完整阵容。
除了音乐和舞蹈之外,“24位表演者”的意境再现最重要的是乐器。为此,2016年底,表演者特别邀请了原上海第一民族乐器厂副厂长、技术质量负责人沈正国负责乐器修复工作。在国内的博物馆里,除了古琴,唐代的木制乐器几乎没有了沈正国说,虽然一些乐器的名称仍然相同,“严格地说,唐代的乐器在风格、范围和材料上都没有得到继承。”
20世纪60年代,日本麻仓院的乐器残骸出版了地图集,沈正国通过影印地图集研究了30到40年。然而,根据24首词谱完全还原乐器是不可行的。"许多乐器只存在于写意中,有些比例是不现实的."沈正国仔细研究了24米乐谱上的一张古筝演奏谱。据史料记载,唐代古筝的高度可达1.7米,但按比例计算,文物上的古筝只有1米因此,24首词谱中几乎所有的乐器都照原样复制,只要它们是实物或有大小。然而,正仓书院并没有完整的规模。沈正国只能根据乐书的工笔人物画和乐器形制,大致临摹韩熙载的《蜀宫夜宴图》和宋代杨晨的《乐书》等史料。
修复这些古老的乐器也是一个大问题。“在唐代,栗树和桑树主要用作乐器面板,但现在泡桐树和其他木材更受青睐。两者相距甚远。”沈正国再次把目光转向日本,“因为传统的日本技术把唐朝视为一个非常标准的模式,而且还有一些唐朝制造的民间乐器。”因此,这批乐器的材料有三分之一来自日本。
沈正国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有些乐器严格按照唐、宋版本演奏,估计两三年后演员就很难演奏了。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循序渐进地讨论:如果一种乐器的音效相对成熟,那么就慢慢地替换它。”在这个“蜀宫乐舞”节目中,尽管24位表演者和音乐家都在舞台上,但每件乐器的形状和声音仍然是观众所不熟悉的。在这次夜间巡回演出中,观众将与这些天籁之音保持距离。(编者王佳摄影与设计)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季乐24再现古典成都的辉煌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