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73字,读完约7分钟
1953年,10岁的小马“奢侈”了一盘,他父亲带他搭了他一生中的第一辆公交车,从偃师口到梁嘉翔去亲戚家,小马兴奋了很久。现在,小马已经成了马爷爷。1982年,17岁的年轻交警朱斌第一次站了起来。虽然老警官以前告诉过他要注意什么,但当看到黑色的自行车像潮水一样涌来时,他还是有点害怕。他半天没看见一辆汽车。
……
时间的列车正在缓慢地前进。让我们关注现在:成都有超过500万辆汽车,在全国排名第二。公交地铁网络发达,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952.8公里;共用自行车连接公共汽车和地铁,平均每天乘坐人数超过200万...
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科学堵管”和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服务公园城市建设、构建“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为指导,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道路网的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交通向绿色、集约化出行方式的转变。
在过去的几天里,编辑采访了许多人,并跟随他们的脚步。从他们的故事中,让我们穿越时间和光的海洋,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交通的最新变化。
回忆过去
值班交警
包里挂着喇叭灯泡
A
一群自行车偶尔能像潮水一样看到一辆汽车。
1982年,17岁的褚斌成成为一名交警。那时,没有分公司。他在第二交通中队,驻扎在现在的戴宇大桥。“当时,这座城市并不大,站在横冲直撞的海湾里。因为没有高层建筑,一环路一眼就能看到,而田坝就在外面。”朱斌说道。
朱斌第一次在路口值班,车站位于红星路立交桥下。"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这真让我吃惊."他说早上8点,去东郊工作的自行车大军在一个黑暗的地方,像潮水一样涌向十字路口。外表真的很吓人。有时在十字路口有太多的自行车,它们会缠在一起。有些人想快点走过去。因此,没有给他们的空间。人们被其他自行车包围着。
那时,自行车很多,汽车很少。除了公共汽车和电车,路上还有东风和解放的卡车,偶尔还能看到一辆伏尔加车。"当时的管理难度要小得多,无法与现在相比。"楚斌感慨地说。
当时,交警的装备也很有特色。他们拿着一根青冈木制成的指挥棒,腰上挂着角。十字路口的中间是一个两层楼的岗亭,交警站在上面,通过警棍和喇叭指挥十字路口的交通。当朱斌和他的同事在十字路口值勤时,他们经常在包里带着灯泡。为什么?原来十字路口仍然是一个老式的信号灯,里面有白炽灯泡。如果信号灯坏了,值班的交警将不得不更换它。当一辆长途汽车经过时,让司机刹车一只脚,从长途汽车后面的梯子爬上车顶,然后换灯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罗马市路口、人民北路路口、良家巷路口...朱斌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城市交通的发展。“现在,与那个时代相比,几十年的发展确实是一个飞跃。太不可思议了。”朱斌说道。
B
拍摄了成千上万张老照片来见证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变化。
周安已经退休了。退休前,他是市交通管理局宣传部的一名警察。几十年来,他用照相机拍了成千上万张照片。6月8日,编辑们看了这些照片,其中一些是黄色的,一些看不到它们是在哪里拍摄的。然而,这些极具时代感的照片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最好见证。
“你看,这是去东郊上班的自行车,在火车旁边。当时,我只是路过并拍了照片。”周安指着一张照片告诉编辑,照片中,几十辆自行车正穿过一个铁路入口。"这就是现在的水碾河,它是完全看不见的."“这个在人民商场门口。私家车很少。”......周安拿出一张又一张照片。与过去和现在相比,城市交通的巨大变化是惊人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单位发行了相机,周安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因为工作的需要,他不得不拍摄路况等信息,所以他把相机转向城市交通。现在回想起来,他说他很高兴拍下这些照片并保存下来,这样今天的年轻人就能看到当时城市的交通状况。
现在看
轨道+公交车+慢行
向绿色和低碳过渡
A
智能出行倡导中小街道,避免中国交通堵塞
端午节期间,绵阳的李忠一家开车去成都玩,“我觉得航海很有特色,所有的街道和小巷都是为我规划的。”他告诉编辑,起初他认为导航不准确,但他发现计划的道路非常容易。
事实证明,成都的中小街道非常发达,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根据“小街道、窄道路”的理念,交通管理部门已建成600条静态交通管制街道,严格控制这些街道的交通秩序,使中小街道的通行能力提高20%,有效分流主干道交通,缩短出行时间。这是该国第一次使用中小街道来避免堵塞。我市推广“互联网加交通服务”。通过与百度地图等合作,共享大数据,这些畅通的中小街道将成为地图推荐路线的首选,引导市民智能出行。
B
公共旅行超过780万乘客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
上周五是端午节假期的第一天。第一交警支队第三大队副队长谢鹏在华西医院值班。“交通压力已经大大减轻。许多来医院寻求治疗的病人已经改变了他们的旅行观念,选择了地铁和公共交通。”谢鹏站在电信路上告诉编辑。
编辑了解到,交通管理部门已经为市区内一个方向超过3条车道的所有主次干道指定了公交专用道,并为所有高架快速路设置了双向快速公交。公交专用道总里程952.8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率达到公交线路总长度的52%,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每次地铁线路开通后,将调整一批公交线路,以确保每个地铁站至少有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公交线路连接,并能在150米范围内全方位换乘公交车。
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区轨道交通和常规公共交通的日使用量已超过780万人次,其中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53%。
C
平均每天绿色出行超过200万次
积分可以在不开车的情况下交换。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品。这是怎么回事?2017年7月,成都交警在全国首次推出“蓉鄂线”公共交通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私家车停止行驶”的功能。你可以选择哪一天不开车,只要你实现了“君子协定”,你就可以交换积分并赢得奖品。
自“蓉鄂线”开通以来的21个月中,已有60.8万人自愿停止驾驶私家车,平均每辆车累计停车天数超过30天。“绿色旅游”实现了从社会共识到国家行动的重大突破。该市每天自行车共享出行的平均次数超过200万次,其中40%的自行车共享出行与地铁和公共汽车相连。自行车出行的比例从3.7%增加到11.6%,相当于每天更换36万辆汽车。
创造安全、连续、方便和舒适的慢行空。目前,该市已建成2607公里的绿道,让人们享受缓慢的旅行和生活。我市在“铁路+公共交通+慢行”的城市交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向绿色、低碳、便捷的交通方式适度过渡。(编者何亮的老照片由周安提供,其他照片为资料)
原标题:智能旅游、公共旅游、绿色旅游、成都城市交通变化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智能、公共和绿色出行成都城市交通变化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