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34字,读完约10分钟

[根据“翻一番”的目标,6.5%是必要的年增长率。《新持久战理论》不同意把它作为年度增长目标的底线]

在进入“新常态”的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自1998年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产能严重过剩,杠杆率上升,经济泡沫加剧。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翻番”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需要什么样的战略和战术支持?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两位学者赵昌文和朱宏明博士在他们的新书《新持久战理论: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长战略》中系统地讨论了这些问题。最近,两位作者接受了《中国商报》副总编辑杨燕青博士的专访。

杨燕青:《新持久战理论: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长战略》(以下简称《新持久战理论》)将于近期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要点是什么?

赵昌文:主题和主要观点都体现在书名中,即《新持久战理论: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长战略》。其中,主题是“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长战略”,整本书探讨了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问题。

核心思想是“持久战”。我们认为,要适应和领导新常态,就必须坚持持久战战略。这与去年十一月中央提出的“战略上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是一致的。只有坚持持久战战略,中国才能克服当前的许多经济污染(即结构性问题),继续保持增长的“奇迹”,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为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杨燕青:在书中,你如何理解经济增长意义上的持久战战略?

赵昌文:在《新持久战论》中,我们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阐释了新常态下持久战战略的内涵。前者是解决“如何看”问题的战略判断;后者是解决“做什么”问题的战略路径。

在认知层面上,持久战是一种认知或战略判断,与“经济崩溃论”和“经济逆转论”有本质区别。首先,从长远来看,中国是一个创新型发展中国家,具有两大核心优势(爱情基础、净资产、信息)、强大的后发优势和制度改革能力。经济前景是好的,经济不会长期崩溃或停滞。其次,在短期内,由于严重的经济污染,如债务病(杠杆率迅速上升并达到较高水平)、利润病(僵尸企业大量存在,企业效益大幅下降)、泡沫病和货币病(有通缩迹象),经济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短期内不可能也不应该追求逆转。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在实践层面上,持久战是促进经济形势由“短期严峻”向“长期好转”转变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安排。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坚持增长阶段理论,以实现短期严重矛盾和长期良好矛盾的统一。此外,它还包括:坚持歼灭战和速决战的战术;建立有效的政府,依靠有前途的干部;应通过必要的监管和控制进行实质性调整和补充;“积极防御”金融危机;必须充分发挥政治家在维护制度改革中的核心作用;必须推进创新型改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力量。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杨燕青:刚才你特别强调了增长阶段理论在持久战战略中的地位。新常态下的成长阶段理论是什么?为什么坚持增速阶段理论?有什么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吗?

赵昌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抗日战争的舞台上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正是由于阶段的划分,时间可以和空交换,国家的暂时丧失可以和抗日战争力量的增长交换。增速阶段理论是受《论持久战》的启发。

持久战和阶段论是双方的关系,持久的话必须分阶段。没有阶段论,就不是持久战。众所周知,经济的短期严重性和长期改善实际上是矛盾的。如果长期被认为是几个短期的无差别积累,那么短期的严重程度只会指向长期的严重程度,而永远不会是长期的改善。要实现从短期严重性到长期改善的转变,必须将“长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区别对待,并对不同阶段赋予不同的战略增长目标。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因此,在《新持久战理论》中,我们把新常态划分为两个阶段——调整阶段和恢复阶段,2016-2018年是调整阶段,然后是恢复阶段。其中,在调整阶段,战略目标是消除经济污染,优化经济生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增长率可以降低。在恢复阶段,由于经济生态已经恢复,增长目标应该比较高,以确保“翻一番”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这意味着,从增长目标的时间结构来看,未来五到十年将出现“先低后高”的格局。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朱宏明:阶段理论有历史经验可循。在新中国的经济史上,运用阶段理论应对严峻挑战的成功经验有三条。

第一次是在大跃进之后。“大跃进”严重损害了国民经济。为此,中央政府提出了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巩固、丰富、提高”的八字方针,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大幅度降低基本建设和部分重工业生产指标。经过三年左右的调整,国民经济迎来了改革开放前的最佳增长期。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第二次是在“外交飞跃”之后。1979年和1980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项政策,将1981年和1982年的增长目标分别大幅降低到3.7%和4%,为以后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是在“价格突破”失败之后。价格突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了控制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政府提出了整顿以恢复经济正常轨道。为此,中央政府控制了工业增长率,并将1990年和1991年的增长目标分别大幅降低到5%和4.5%,低于实现2000年翻两番目标所需的年必要增长率(5.4%)。在经历了1989年和1990年的缓慢增长后,中国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杨燕青:根据增长阶段理论,短期增长目标可以或应该在最近两三年内降低。然而,关于短期增长目标是否应该降低,或者短期增长目标是否可以低于6.5%,仍然存在激烈的争论。你对这些反对将增长目标降低到6.5%以下的观点有何看法?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赵昌文:根据“翻一番”的目标,6.5%是必要的年增长率。新持久战理论不同意把它作为年度增长目标的底线。这种观点本身除了与持久战战略的内在要求相违背之外,还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基数大,增长率低”。“基数大,增长率低”是符合公众的思维习惯的,但这不是一个规律。一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关于20世纪末能否实现“翻两番”目标的争论中,著名经济学家孙就已经论证了“大基数、低速度”不是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证明它不是一部法律。另一方面,考虑到三相叠加阶段本身意味着处于周期的底部,当调整阶段结束,即“三相叠加”变为“两相叠加”或只剩下“一相叠加”时,经济增长率就会回升。在这里,我们需要做两个解释。首先,“大基数低增长率”不是一个规律,这并不意味着“大基数高速度”。二是否定“基数大,增长率低”,基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增长率6.5%;换句话说,否认“基数大,增长率低”并不意味着未来的增长率能回到接近两位数的增长率。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第二个错误是担心陷入日本式的“L”型增长。担心中国陷入日本式的“L”型增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杠杆率上升、经济泡沫严重和人口老龄化。然而,它忽略了中国仍然拥有但日本没有的两个核心优势:强大的后发优势和强大的制度改革能力。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第三个误解是“从中吸取教训。”这种观点认为增长目标可以定得高一点。然而,这不符合设定短期增长目标的原则——留有余地,也不符合实际经验。我们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增长目标有三个特点。首先,它通常低于实际增长率。其次,它通常低于去年的实际增长率。第三,它可能低于必要的增长率。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朱宏明:此外,还有一些误解,如稳增长意味着防风险,依靠短期增长目标来引导预期,“打第一仗就赢”。

杨燕青:自从中央政府提出“从战略上坚持持久战”以来,持久战这个词越来越流行了。你认为书中的社会理解和持久战策略有什么不同吗?

赵昌文:仍然有很大的不同。新持久战理论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界定了持久战的内涵。现在人们谈持久战,从字面意思“持久”开始,强调持久,不是一天能完成的。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没有错,但它确实是不完整的。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持久战可能有两种误解。首先,在认知层面上,持久战被理解为中国经济长期不好,甚至一直在衰退。第二,在实践中,持久战被理解为“等待”、“忍受”和“忍受”,等待经济自动好转。

杨燕青:从战略角度来看,讨论中国经济增长战略必须回答一些基本问题,如战略目标、核心优势、战略选择、战略路径等。书中的观点是什么?

赵昌文: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以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长战略为主题,常规风格是根据战略的某些要素来写作。但是,《新持久战论》没有采用这种风格,而是借鉴了《论持久战》的结构,分为“为什么是持久战”和“怎样进行持久战”两个部分。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在《新持久战理论》一书中,战略目标是实现“翻番”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核心优势是强大的后发优势和制度改革能力;战略选择是坚持持久战战略,而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逆转;战略路径是一套战略和战术安排,用于从短期严重性转变为长期改善。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杨燕青:在写手稿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趣闻?

朱宏明:我们觉得它和这本书有密切的关系。在过去的两年里,总是有许多因果报应或关键的偶然因素激发和激励着这本书的写作。

“新持久战理论”的最初构想源于2014年10月延安干部学院的党性训练。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的著作,《论持久战》就是其中之一。当时,重读《论持久战》立即引起强烈共鸣。

此后,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手稿的撰写进展缓慢,直到2015年11月中央政府提出“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在战术上打歼灭战”。为写这本书,这是一次有力的尝试。一方面,它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进一步坚定了在新常态下坚持持久战战略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它也增强了我们的紧迫感。战略概念提出后,如何丰富和完善战略是政策研究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随后,经济领域的一系列争论让我们深思。例如,关于短期增长目标是否低于6.5%的争论刺激了我们对增长阶段理论的思考;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争论,促进了我们在阶段论中把调控统一起来的思想。

杨燕青:你对这本书有什么期望?

赵昌文:作为《新持久战理论》的作者,我们期望该书的分析框架、核心概念和基本结论能够得到广泛传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贡献。其次,作为政策研究者,我也希望本书的观点或基于本书的建设性讨论能或多或少地转化为政策,为中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做出贡献。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新常态下要坚持持久战战略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