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82字,读完约8分钟

——读傅国涌的《民国商人:1912-1949》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在谈到现代工业时,着重提到了四个人,即张之洞从事重工业,张健从事纺织业,卢作孚从事运输业,范旭东从事化学工业。在这四人当中,晚清的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等重工业企业,在他管理湖北期间在亚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的企业都是国营的。张謇创办盛达纱厂之初,与官场交往甚多,但“官办”色彩远不及张之洞。相比之下,陆和范在民国时期都是比较脚踏实地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白手起家,对市场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以张謇、卢作孚、范旭东为代表的民国企业家,努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决心通过工业来拯救国家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宜昌保卫战》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在被称为中国“敦刻尔顿撤退”的战略西迁关头,“航运巨头”卢作孚挺身而出,调动了民生公司的全部能力,没有任何损失或收益,在短短40天内完成了7万吨急需的转运战略和其他重要物资,为抗日战争和民族工业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的力量。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电视剧只是历史的艺术还原。民生公司当时面临的风险和困难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日本飞机在空中轰炸,外国航运公司在水上竞争,甚至等着看民生公司悲惨亏损的笑话。此外,人少,运输能力有限,但面对损失,卢作孚没有犹豫,也没有抱怨。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除了加入航运业,卢作孚还努力经营民生公司,同时大力支持教育事业。例如,他在家乡泸州进行了新的教育实验,并在成都创建了大众教育中心。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农村重建,在重庆创建了与南通模式相媲美的北碚实验区。

卢作孚是民国商人的代表。范旭东留学日本,考察了许多国家的化学工业,也决心用科学和工业来救国。“卢沟桥事件”后,日本人多次想与永利联手。范旭东说:“我宁愿为工厂开追悼会,也不跟侵略者合作!”坚决拒绝。银行家子也拒绝与日本合作,杭州企业家杜金生得知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停止购买日本人造丝,坚决拒绝与傀儡政府合作的方叶贤被绑架杀害。味精武王楚云曾花费9万银元订购一架德国战斗机,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战争。当然,更多的实业家通过支持教育来拯救国家。陈嘉庚亲自创办了厦门大学,但晚年遇到巨大困难时,仍未改变初衷。他还坚持在出售房地产时支持教育。据有关人员统计,“以1981年的人民币和黄金价格计算,陈老的办学捐款达1亿多美元”...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解开了资本主义的道德枷锁,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可以忽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少在民国商人的眼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商人的存在才更有价值,这才是他们愿意破产流血的真正原因。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不遗余力地服务

现在,许多人都熟悉“服务”这个词。然而,在那些日子里,这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虽然中华民国经历了“几千年未曾有过的变化”,但“主人和仆人”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如果使用不当,它很容易被放在道德火架子上。尤其是,当一个穿着亮色衣服的女售货员BLACKPINK走上舞台时,她会赢得足够的公众关注,但同时,这也常常会导致非礼之类的纠纷。民国时期的商人从一开始就对“服务”有很好的理解。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被誉为“中国最好的银行家”和“中国的摩根”的陈光甫,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创了“一元开户”的先河,极大地提升了当时金融业的服务水平。不仅如此,陈光甫还问员工,“哪里有私营企业、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等。,请记住这句话'我在这里服务',否则,他们的死亡无法逃脱。”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像陈光甫一样,他总是谈论“服务”,并把它付诸实践,一个更熟悉的例子也许是郭乐,永安公司的创始人。他多次警告员工:“如果你冒犯了一个顾客,你将赶走10个顾客;接待一个客户相当于吸引10到100个客户。”著名的《康小姐》是永安公司的杰作。为了推广康克林,永安公司“聘请了一位年轻、漂亮、会说一点英语的上海小姐站在柜台上进行推广。”其中一位年轻女士不仅漂亮,而且温柔,热情服务。许多学者听说了这件事,并在报纸上做了大量报道。每个人都简单地叫她“康克林小姐”。后来,上海人习惯称女售货员为“康克林小姐。”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康小姐”的出现,无疑是现代商业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标志。民国商人重视“服务”一词,这本身就是市场经济规则作用的真正体现,也意味着消费者真正处于被尊重的地位。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是激烈市场竞争的表现。几乎无一例外,在中华民国的企业将面临外国公司的压力,这些公司自诞生以来就已经完成了市场布局,服务显然是中华民国企业缩小与消费者距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科学管理的开端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将有机会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来获得超额利润。创新是方向,学习是根本。作为一个在经济认知上“又穷又穷”的民国商人,每前进一步往往意味着他必须做出百倍的努力。

中华民国是一个异常混乱的时代。一方面,军阀主义、持续的战斗、低效的政府、腐败、权力寻租甚至赤裸裸的敲诈勒索并不少见;另一方面,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尤其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与此同时,一些外国公司也竭力压制中国民族工业。例如,英美烟草公司鼓励他人制造发霉的香烟等卑鄙手段,致使南洋烟草公司损失数千万银元。所有这些种类,举几个例子。面对这样的困难,民国商人就像顽强的种子。只要有一滴雨,他们总是顽强地破土而出。正是因为生活在那个屈辱的时代,中华民国的商人在历史的夹缝中,尽一切努力建立工业,打破技术封锁,同时忍受屈辱,尽一切努力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国被压倒了,中华民国的企业家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创业和经营工业的“黄金时代”。从1914年到1921年,几乎所有东西都着火了,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私人银行就有96家。许多企业业绩增长迅速,张謇创办的盛达纱厂“今年以来,多年来利润丰厚”。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外国企业带着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涌入,中华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突然又陷入了困境。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为了开拓新的市场,郭氏兄弟的永安公司曾发起“价格战”,“只要不远离成本,一开始就不考虑利润”。1916年,27岁的张公权坚决拒绝了段政府为维护银行信用而下达的暂停令,成功应对了挤兑浪潮,深受当时国内金融界的尊敬。无论是郭氏兄弟还是张公权,他们的行为在国外是司空见惯的,但要在国内率先学习并大胆实践却不容易。事实也表明,尽管文化不同,但市场规则基本相同,那些尊重规则的人更有可能赢得回报。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上,“抵制洋货”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下,许多本土企业打出了民族牌,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快速增长,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经济学家钱家驹曾写了一篇文章:“只提倡国货,排斥外国产品和外国服务业是不够的,他们没有能力填补由此造成的空短缺。繁荣过后,外国倾销肯定会反弹。”钱家驹的文章回到了斯密的市场经济起源,即最终决定市场的是产品本身。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提高产品竞争力离不开学习和创新。民国时期的企业家中,聂云台、穆藕初、范旭东都有留学背景,“海龟”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曾将泰勒的《科学管理法原理》翻译成中文的穆厚初,在他创办的德达纱厂被阻止实施科学管理法,但这一方法被荣家成功运用,促使根深蒂固的工头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近年来,关于民国时期企业家的挖掘和研究著作很多,但回望过去,很少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剖析这些先贤对市场发展规律的理解和实践,尤其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继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寻,分析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高度的著作。笔者认为,傅国涌的《民国商人年谱:1912-1949》是这方面的一次有价值的尝试。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我国近代工商业的第一乐章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