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2字,读完约3分钟
10月27日,中国银行市场资金(601988,BUY)继续吃紧,同业拆借利率整体上升。其中,7天期回购利率上涨16个基点,至2.72%,为4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日债券回购利率收盘上涨175%,至7.89%,盘中高点触及18%;七天期上涨4.5%,至4.04%。
为什么融资面偏离了市场预期的宽松环境,而且突然持续吃紧?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导致外汇减少,进而导致金融存款周转不灵,导致整体资金紧张。自10月份以来,人民币贬值极大地刺激了更多的资本外流,这将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导致资金紧张的压力加大,这被认为是目前资金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并未缓解因外汇储备减少而导致的紧张状态,也没有在最近更新中期贷款机制(mlf)。
此外,有传言称,央行已根据mpa监管要求进一步规范表外理财业务,并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进行计算。尽管这一消息不确定,但它表明,央行的金融去杠杆化工作是严肃认真的。最近,中国17个部委成立了“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部际联席会议”,推动企业杠杆率有序降低。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开始把“去杠杆化”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不仅要防范楼市飙升带来的金融风险,还要做到面面俱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警告中国,应抑制信贷过度增长,尤其是风险较高的影子信贷产品过度增长,同时确保银行间融资结构健康。他们建议新兴经济体应密切关注低利率环境,并降低杠杆率。
在过去的两年里,针对过度杠杆的问题,政府部门试图通过金融市场降低杠杆。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不仅没有降低杠杆率,反而造成股市暴涨和楼市泡沫。整个社会的信用大大扩大,宽松的环境和资产短缺导致投机盛行。一些机构通过增加杠杆在市场上获得了所谓的稳定收入。一些投资者仍然认为央行不会收紧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环境只会鼓励杠杆而非去杠杆化。因此,如果央行不通过实际行动显示出去杠杆化的决心,它将创造出相反的市场预期,这将被投资者所利用,变得越来越被动。
尽管中国最近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了严格监管,但随着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在年底加息的预期越来越高,人民币汇率将承受越来越大的贬值压力,这将刺激更多的资本外流,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央行必须稳定汇率,采取防范措施,并提前适度收紧货币政策,以增强市场抵御冲击的能力。
因此,推动短期利率上升,并警告市场积极有序地去杠杆化,可能是当前市场资金吃紧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3年,全球量化宽松政策仍在实施。人民币没有贬值压力,杠杆率也比现在低。现在不是了。当我们收紧货币政策时,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然而,如果不拧紧,杠杆将进一步上升。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是降低杠杆率的关键时期,这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因此,至少在目前,我们不能放弃降低杠杆率的目标,也不能容忍杠杆率持续上升。我们应该通过更详细的政策和指导,以最低的成本逐步推进去杠杆化。此外,去杠杆化的任务必须与供应方结构改革的其他任务和目标相一致,并有系统地加以促进以加强协调。不应忽视风险,但也不应害怕风险。央行可以使用多种政策工具来维持适度的市场流动性,避免所谓的货币短缺风险,但货币政策回归稳定基调的趋势无法改变。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央行未续作MLF 去杠杆决心不因资金面紧张而动摇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