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08字,读完约16分钟
编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奇迹。然而,粗放的发展模式也使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央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绿色发展纳入了治国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作为中央企业中唯一一个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产业集团,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做中国绿色发展的坚定实践者和探索者。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节能环保领域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科技服务业旗舰企业,在中国各省市和国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00多家子公司和企业。
我们的记者李希琼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历史债务过多等。中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必须通过工业发展来解决。只有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为污染治理和环境治理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主力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固体废物处理、烟气处理和重金属污染控制、土壤修复、水处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保持了领先的规模和地位。,并以实际行动实践和引领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经济时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请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你对绿色发展的理解。
王彤宙: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个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使我们充分认识和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西方国家曾经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所以我们不能重蹈覆辙。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人们对美化生活的迫切期望、国际竞争等诸多挑战。我认为,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之间建立平衡,加快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从生存价值的价值取向向生态价值的转变,从索取与报复向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转变,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绿色发展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和路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我宁愿有青山绿水,也不愿有金山银山,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篇文章生动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的最大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我认为,从本质上讲,这一判断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实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我认为这篇论文有更深的哲学意义。首先,它是价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源和物质环境。只有深刻理解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短期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把握绿色发展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的改革方向。碧水、青山、碧海、蓝天是我们长期发展的最大资本和潜力。第二,它是发展的概念。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发展。只有认识到青山比gdp更重要、更有长期价值,我们才能把握绿色发展从需求驱动向供给驱动转变的方向。同样,这是方法论。它可以引导我们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点,在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它还可以引导我们把握绿色发展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保护的发展方向,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中国经济时报: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节能已成为中国节能环保领域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请告诉我们目前中国节能的主要工作。
王彤宙:作为中国绿色产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实践者和开拓者,中国节能已经形成了以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主体,以综合节能和环保服务为有力支撑的“4+1”产业格局。已发展成为中国节能环保领域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科技服务型产业集团。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推动力和
中国节能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工业生活垃圾处理、烟气处理和重金属污染控制、土壤修复、水处理、新能源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方面的规模和实力均居领先地位。,也是工业绿化和可持续城市建设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2015年,中国生产了985万千瓦的绿色电力,减少了1000多万吨二氧化碳,处理了700多万吨固体废物,处理了6亿吨污水。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围绕风力发电、太阳能、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和生物能源等绿色产业,在102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300多个项目。
中国经济时报:在20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中国节能西溪成功入选杭州市人民手册第一册。作为杭州向全世界介绍的城市品牌代表,请告诉我们中国节能绿色建筑的独特之处。除了绿色建筑,中国节能在建筑节能领域还能提供什么解决方案?
王彤宙:此次入选《杭州市人民手册》品牌推介板块,是杭州市政府和《杭州市人民手册》编委会对第一个中国节能西溪项目质量和形象的认可,实际上是对中国节能倡导的企业理念和愿景的肯定。中国聚集低碳节能产业,以绿色工业园为硬件平台,应用低碳智能软件,推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引进和孵化。正是借此机会,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绿色建筑专业投资运营商的节能实力,以及帮助地区产业升级的决心和信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绿色建筑开发和技术集成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目前,公司已在杭州、绍兴、嘉兴、苏州、无锡、上海、成都、深圳、福建和贵州开发建设了27个绿色公园项目,规划建筑面积超过610万平方米。其中,杭州绿色科技大厦大厅集成了世界上11项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包括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和美国leed白金标准。
在建筑节能方面,中国对单体建筑和区域建筑的节能同等重视,整合国内外最佳设计、技术和工程力量,打造产业平台。除绿色建筑外,在建筑节能综合改造、建筑智能控制系统、城市供热系统改造、分布式供能等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例如,对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区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开展了led照明、光伏发电、餐厨垃圾处理、低碳机舱建设等项目,各部委办公区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利用浅层水源热泵、稀土相变储能材料和移动供热技术,建成区域能源中心,满足区域集中建筑的环境功能要求。在浅层地热能利用方面,中国在节能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52项发明专利,其中单井回收地热能收集技术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应用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
中国经济时报: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你如何看待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结合中国节能的实际工作,请介绍环保行业背后一些不熟悉的业务。
王彤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有青山绿水,还要有金山银山。”有绿水青山总比金山银山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的环境保护指明了发展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其培育成为中国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历史债务过多,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必须通过工业发展来解决。
作为环保产业的主力军,中国的节能环保业务非常广泛,涵盖水处理、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危险废物处理等多个方面,能够为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的固体废物处理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目前,我们在中国拥有大规模的固体废物综合处理能力,并多次被评为“中国固体废物十大影响力企业”。第一个国内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第一个大型危险废物综合处理项目、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第一个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发电项目、亚洲最大的煤矸石综合利用制砖发电项目都在这里诞生。
应该说,垃圾发电对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个家庭每天都会产生垃圾,事实上,这只是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的一个小方面。中国节能拥有中国最大的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和污泥发电项目遍布山东、广东、河南、浙江、重庆、成都等省市。在建和在建等固体废物处理项目日处理能力超过5万吨,居行业首位。其中,成都祥福垃圾发电厂日处理能力1800吨,年发电量1.9亿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18.94万吨。利用余热蒸汽建设综合环保洗涤园区,承接星级酒店高端洗涤业务。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已在江苏宿迁生根。生物质发电厂的年处理能力为26万吨,发电量为1.56亿千瓦时。此外,中国节能也是中国最大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企业,并承担了国家R&D危险废物产业中心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危险废物功能监管数据中心的建设。
除了固体废物处理,污水处理也受到大家的关注。水是生命之源,与我们息息相关。中国节能已在多个省市开展了供水、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开展了110个污水处理项目,为中国近1亿人口提供生活用水,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超过1274.5万吨。此外,它还在大型工业废水、水土修复、水环境处理和污泥处置等业务领域的水市场提供产业链投资和技术服务。自成立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水务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和“水务旗舰企业”。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所以pm2.5应该是热量中的热量,我们的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大气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作为中国烟气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节能拥有多项具有知识产权的延迟脱硫、脱销和脱汞技术,包括脱硫脱硝一体化、低温烟气脱硝和烟气净化系统的优化升级,并掌握了世界领先的脱硫脱硝工艺,生产v-1尾气催化剂载体,可有效降低pm2.5。目前,我们运营的项目包括世界最大的单单元镁延迟脱硫项目和世界首套镁脱硫及硫酸镁回收项目钢铁烧结烟气脱硫的市场份额高达35%,居中国首位。
中国经济时报:弃风限电已成为困扰风电行业多年的顽疾,严重威胁风电项目的投资价值。你认为这个问题怎么样?中国节能风力发电的现状如何?
王彤宙: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与评估》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为2778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全国弃风率从2014年的8%上升到2015年的15%,今年上半年超过20%。弃风限电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给风电投资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据估计,在过去的几年里,放弃风力发电和限制用电所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六年来,标准煤累计浪费2612万吨,二氧化碳超标6164万吨,给投资者造成近500亿元的直接损失。受弃风影响,甘肃、新疆、东北等地大部分项目的发电小时数达不到保证功率,意味着项目投产后已经开始亏损。一旦投资价值丧失,如整个行业的损失,将对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致命的威胁。
然而,风力发电的发展不同于火电、水电等不可再生能源,它具有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面对能源枯竭的形势,中国响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号召,积极开展风电业务,大力推进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功中标并示范建设了全国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项目——河北张北丹参河200兆瓦风电特许项目和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项目——甘肃玉门昌马200兆瓦风电特许项目。它是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千万千瓦风力发电基地的示范者和领导者,在行业内树立了较高的声誉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被誉为“风能型中等节能速度”。迄今为止,中国已建成和在建的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的节能风电项目,完成了中国主要陆海风能资源优势区域的总体布局,成功开拓了海外风电市场。公司在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湖北、浙江、广西、四川、广东、云南和海南拥有2000多万千瓦的风力资源储备,是中国风力发电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经济时报:从能源发展趋势来看,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也不例外。此外,中国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瞄准全球市场,“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你如何看待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中国节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状况如何?
王彤宙:大力发展和利用光伏产业是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标,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这对优化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环境、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一个能够同时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得一定竞争优势(爱情基础、净值和信息)的产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光伏企业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投资光伏电站,建立零部件工厂,光伏产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2015年,中国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出口量达到2500多万千瓦,出口额达到144亿美元,出口国家约200个。
中国节能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投资运营商,总装机容量为2.5千兆瓦。目前,地面和分布式电站、滩涂和沙漠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光伏农业等各种光伏电站模式已遍布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网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过310万千瓦,在建和待建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规模居中国第一位,生产能力为600兆瓦的电池和600兆瓦的组件。它拥有中国第一家主要从事太阳能发电的上市公司。在市场发展中,中国节能国内外“双开花”。国内项目包括以西部为主的地面电站、东部为主的滩涂电站的开发建设,以及以上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为代表的屋顶光伏建筑项目。欧洲、北美、南美和非洲国家等国外地面和建筑一体化项目依托光伏组件和工程建设运营优势进入海外市场,实现了中国节能品牌光伏组件的出口。希腊开发建设的30.622mw光伏电站epc项目成功通过tuv专业机构验收,68座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在马里,实施了由中国政府资助的照亮农村的太阳能示范项目,并签署了马里20年清洁能源发展计划。此外,中国节能积极引进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技术,融入国际先进理念,通过实施高质量的海外资产并购部署海外市场。其中,与匈牙利奥尼卡公司合作引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节能如何支持和实践“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走出去的新突破?
王彤宙:作为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化战略,努力开拓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的国际市场,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下属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实施国际化经营,在“走出去”业务上取得新突破。
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国节能23家二级子公司已在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工程、矿业开发、贸易、咨询、设计、技术和劳务服务,涉及278个海外项目(进出口除外),其中包括36个“一带一路”国家。实际上,“一带一路”在建城市的基础设施主要是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市业务。据我所知,目前“一带一路”国家中仍有许多国家落后于中国。例如,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方面仍然落后于我们,中国的节能措施正在这些国家得到合理的分配。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市场行为,而中国的节能就是为“一带一路”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因为中国的节能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优势,所以它的下属企业都去国外做生意了。例如,世界上最大的运行中的海水淡化厂是由中国为了节约能源而建造的。非洲有一些污水处理厂,也是中国投资建设的节能项目。在这些方面,我认为中国的节能一定会为“一带一路”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做中国绿色发展的坚定实践者、探路者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