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15字,读完约6分钟
本科学技术专栏作家葛甲
在阿里巴巴接近ipo之前,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很多行业都表现出了扩张的姿态,比如最近成立了小的小额金融集团,向商家和客户支付,提供小贷、担保和保险业务。 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与中小金融服务相关的相关业务将集中整合并作为一个整体正式亮相。
很多人喜欢反复说一句话。 马云在下一盘大象棋。 人们对阿里巴巴参与金融的期望很高,向马云提出改变银行领域的宣誓很有用。 现实情况是,阿里的小微金融业务仍然只是在目前的金融机制框架内补充银领域,与转型银领域关系不大,可见的未来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蚂蚁金融真正的好处是面向金融业务的数据服务而不是金融业务,这才是真正的大手。
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后,资金贷款成为经济行业始终存在的刚需,银领域的贷款对象集中在大公司,与提高效率、追求利润、降低风险的需求有关。 银行领域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忽视是结构性失衡,不是政策倾斜可以处理的问题,我国从1993年开始进行小额信贷业务试点,至今在小额信贷企业各地开花结果,在我国银行领域业务中的空白点上
小额贷款在利率上比银行贷款利率高好几倍,但是在运营价格过高、没有还款机制、缺乏社会信用的情况下,经营风险也很大。 因此,为了不引发系统性风险,以前积极开展此项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相继退出。 阿里巴巴建立的小额金融集团,本质上是小额金融企业的业务模式,但他们将这项业务移动到互联网上,在初步具备信用体系的平台上运营。 这是不可模仿的措施。 因为阿里巴巴有大量商家和买家的交易行为数据。
蚂蚁金融开展网上信用业务的主体是重庆和杭州两家小贷企业,注册资本共计16亿元,可以向银行借款其注册资本的50%以下的资金进行网上信用。 也就是说,最高可用放贷资金为24亿元。 阿里金融上半年网上累计放贷130亿元,年利率在18 %~21 %之间,日利息收入超过百万,其放贷总量与银行相比还很微薄,出现亏损。
根据阿里金融年上半年的数据推算,其信贷业务年总规模为300亿元左右。 淘宝和天猫平台年交易额达到1.2万亿,30%的交易量需要信用支持时,阿里EC平台的信用诉求为3600亿元左右,这显然不是两家小贷企业能够解决的业务量,从纯金融的角度来看阿里金融, 当然,阿里巴巴也可以注册一些小型信贷企业以满足平台上的信用诉求,但显然没有这个必要。 他们似乎也不想这样做。
阿里巴巴是一家沉迷于平台和入口的企业,投身于具体业务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事件。 从融资展开的巨大框架来看,其目的不是服务自身的小信用企业,而是融资面向个人卖方和买方开展开放的信用业务,是他们构建小信用平台的敲门砖 可以想象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参与这个平台,利用它提供的金融数据服务,改变现有的金融和信贷数据,使之成为纯粹的金融数据提供者。
小额信贷业务存在两个问题,降低价值成本,控制风险,线上比线上效率高,但风险更大。 但是,如果将小额信贷转移到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情况就不一样了。 首先,阿里EC平台有自己的信用体系和数据观察体系,可以通过交易和资金交流的分解来评价贷款质量的优劣。 其次,许多复杂的技术系统可以进一步缩短过程和时间,对降低贷款的价格至关重要。 这些都是商业银行和商业企业小贷业务不足的。 如果是融资构建的平台,可以更有效地处理价值成本降低和风险控制这两个问题,将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 但是要让他们进去,只服务阿里平台上的流量是没有吸引力的。 对他们来说,这个小信贷业务太小了。
2007年至2007年间,阿里巴巴与建行和工行合作,向b2b平台上的公司提供小额贷款,累计贷款金额为128亿元人民币,但此次合作随后中止。 这些贷款质量比高,违约率低,合作结束的原因可能在于尚未搭建平台,效率不如预期,价格高,而且业务快速发展前景有限,银行不好玩。 当然,我现在也想象着,如果只对比在阿里EC平台的交易额来开展业务的话,空之间不会很大。
阿里金融经过几年的尝试,在卖方数据上更加完整,个人在信贷业务方面在两个省份进行的试点,是买方信贷数据的进一步完整性。 这些业务目前亏损,即使全面开展,利润也有限。 重要的是阿里只有自己的力量,其业务很难扩展到阿里平台之外,无法扩大市场。 这里面还有一条路。 也就是说,基于阿里平台的信用数据,以完整的技术平台为立足点,大量金融机构进入平台,将信用支付和小贷业务扩展到自己的EC平台之外,外面有十几万亿的大市场在等待。
可以想象,阿里金融的未来还将走淘宝走过的路,打着金融业务的旗号吸引金融机构,受制于文芳阁展。 如果有金融机构的加入,政策限制不是问题,业务范围限制也不是问题。 对阿里EC平台有一定信誉度的商家,可以向EC平台以外的任何自然人提供信用担保以获取银行贷款,即使这个身体没有进行过网购,也不知道电子商务是什么。 之后,阿里金融退居门口成为金融服务提供商,以较好的成本销售信用数据和信用技术平台。
由于融资只涉及被弃银领域的商业行业,大方向是为开发银领域小额信贷这一蓝海提供服务,不威胁银领域的根本优势。 因为这在政策上不太成问题。 这条路,虽然很长,但前途还是很乐观的。
(葛甲将提供本科学技术专题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只有文案代表个人的观点。 )
作家简介:葛甲:网络快速发展史研究者和注意者,“普通网络”概念倡导者,长期从事信息出版,从事网络研究和舆论解体,是国家级核心期刊《网络传播》专栏作者,《数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阿里金融:披着金融外衣的数据生意”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kjsh/1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