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1字,读完约7分钟

自2013年10月以来,许多商业银行向市场推出了资产管理计划,这开启了银行业正式进入大资本管理领域。这种新的理财产品是以与债务直接融资工具一对一对接的形式出现的。银行资产管理计划是理财产品的改进版,债务直接融资工具是银监会推出的新债务工具。银行资产管理计划相当于用银行理财产品购买债券。银行资产管理的变革标志着大资本管理时代的到来。随着大资本管理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蓬勃发展,反洗钱工作面临更多挑战。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大资本管理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变化

(一)从被动投资转向主动投资。过去,信托、经纪资产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基金子公司和其他机构是财富管理产品的生产商。在银行增加信任和销售的帮助下,他们的利润完全来自特许经营系统。目前,银行资产管理计划是商业银行跳过信托、经纪、基金公司等机构,直接满足需要资金的客户,并公布净值而不是预期收益率。银行资产管理产品的负债面已经转变为净值产品,而资产面则是债权直接融资的更加透明的工具,这促使银行财务管理回归到代表客户进行财务管理的本质。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二)投资目标更加丰富。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能直接投资于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必须通过信托和经纪人渠道运作。本行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包括除货币资金等固定收益投资工具外,通过金融直接融资工具增加“非标准”资产(不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债务资产)。这也意味着银行资产管理计划的风险相对较大。投资对象可以是标准化的债务投资工具,如金融直接融资工具,也可以与实体经济更直接地联系。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3)产品流动性增强。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封闭的,一般不允许在到期前提前支取,也不允许在流通中转让。但是,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可以在产品进入开仓期后进行购买和赎回,提高了产品的流动性。由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借短补长”的问题,银行需要为自营资金或其他机构资金的理财产品提供流动性支持。资产管理计划可以流转,这意味着财务管理资金的来源可以是长期资金,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大大降低。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大型资本管理业务引发的洗钱风险

金融产品创新是大资本管理时代的显著特征,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我们也应该看到大资本管理环境带来的新特点,如客户账户复杂、资本渠道多样化、交易金额大、资本往来频繁、业务保密要求高等,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风险。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1)反洗钱体系落后于大资本管理创新业务。在大资本管理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创新的实践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工具、新技术和新市场。业务创新不仅促进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也为洗钱者提供了场所和机会。目前,由于缺乏对相关创新产品的详细监管规定,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依据,实施规模不一致,做法各异,不能很好地识别洗钱的风险和特点。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2)资产管理业务的特殊性使得客户难以进行尽职调查。资产管理业务交易渠道广泛,资金渠道多样,目前大部分是网上银行交易,缺乏完善的体系。网上银行账户只需要向客户提供简单的身份信息,但客户的历史、生产和经营范围、涉足的行业、个人爱好、国内外关系等信息。处于空白人身份,这使得银行很难有效识别客户。电子支付系统通过对密钥、证书和数字签名的认证来确认双方的身份,并且只识别“证书”而不识别“人”,这决定了每个认证方只能验证另一方的身份和余额,而不能检查付款方资金的来源和性质。另一方面,网上银行交易的无纸化原始记录增加了发现和区分可疑支付交易的难度。通过网上银行,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独立地转移资金,无需指明目的。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3)创新产品流动性增强带来的洗钱风险。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封闭的,一般不允许在到期前提前支取,也不允许在流通中转让。但是,银行的资产管理计划可以在产品进入开仓期后进行购买和赎回,从而提高产品的流动性。目前,产品投资的开放日是固定的,可以在一天内购买和赎回。利用这一特点,洗钱者可以缩短洗钱的路径,加速洗钱的周转。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4)资产管理的自发性为洗钱提供了便利。随着中国投资市场的逐步开放,跨境资产管理已成为高净值个人的重要需求,资产管理将逐步呈现出跨市场、跨地区、跨方向的多元化趋势。商业银行已经把自己变成了数据分析师、综合服务提供商、交易撮合者和财富管理人,与此同时,它们也给了犯罪分子一个机会。由于客户通常在多个地方的多个银行有多个账户,他们对自己的账户缺乏全面的了解,这使得洗钱活动成为一个机会,并使监管和执法变得复杂。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大型资本管理业务洗钱风险防范对策

(1)建立金融创新领域的反洗钱监管体系,补充创新业务系统空怀特。金融机构在推出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要根据创新产品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科学、及时、准确地制定相应的反洗钱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努力使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覆盖所有业务领域,促进反洗钱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将可能存在的可疑交易风险纳入反洗钱控制体系,并提前控制洗钱风险。同时,及时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反馈创新产品信息,加强沟通,以利于中国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的联合监管,不断提高反洗钱工作水平。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2)完善创新业务反洗钱机制,确保客户身份识别顺利开展。加强事前防控,严格控制客户准入。犯罪分子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是客户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的第一步。要严格控制开户,尽可能了解客户的开户意图,加强客户识别,了解客户是发现可疑交易的主要突破口。遵循“了解客户”的原则,加强对客户和证件的审查,特别是对使用护照开户和进行网上银行的客户,以及不符合电子银行客户群体特征的客户。如老年人、农民工等。,应注意客户与应用业务之间的匹配程度,判断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是否与客户身份一致,并从源头上控制风险。认真识别客户,避免向“黑名单”上的客户提供高风险服务;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完善事件管理,监控网上转账、投资交易金额和投资渠道。对于“快进快出”和“分散集中”的整数交易,需要加强分析,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应特别注意客户年龄、交易金额和频率、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网上银行最高开户限额要求和网上银行交易频繁(大多数发生在深夜或清晨)之间的明显差异,以便充分了解客户的交易性质和目的。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加强事后监控,完善电子银行关键风险业务的后续管理。有效识别和防范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洗钱,加强对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背景的实质性审查。对于符合洗钱交易特征的可疑客户,除了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全面分析和及时提交外,还应在提交后继续采取强化措施,进一步规避洗钱风险。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3)完善资本交易监控体系,提高监控和分析水平。开发和建立数据中心和客户信用系统。整合客户信息、现金管理、账户管理、信用管理、支付交易系统,自动收集、分析和处理异常资金活动,自动生成反洗钱相关数据表,全面掌握企业和个人大额可疑资金的交易流程。

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建立信息交流系统。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与证券、保险、信托等资产管理机构之间建立了信息共享系统,便于跟踪和检查客户身份、交易流程等重要信息。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大资管业务洗钱风险研究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