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1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全球经济研究和政府企业咨询机构牛津经济(oxford economics)发布了一份2003年至2016年“不同国家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比较”的研究报告,称就单位劳动力成本而言,中国制造业相对于美国的优势已缩小至4%;如果将生产率考虑在内,美国制造业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远低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美国制造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由页岩气革命推动的低成本能源革命。

美国页岩气革命逼平中美制造业成本

事实上,页岩气早在19世纪末就被人类发现了,但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大规模商业化开采。改变这种状况的是20世纪90年代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2009年,美国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在过去两年中,页岩气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一半(2007年仅为8%)。

美国页岩气革命逼平中美制造业成本

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最近,它还表示可能在4月份加息。页岩气和页岩油使得美国各种生产要素(如能源、基本原材料成本和公共事业服务)的价格成为世界级的竞争力。美国制造业呈现复苏趋势,科尔曼(Coleman)、阿姆福特(amfor)、福特汽车(Ford Motor)、艾特水系统(et Water System)和ncr等制造企业纷纷将生产线或工厂从中国转移到美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南部地区——低成本能源抵消了中国和印度之间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竞争优势,也抵消了德国和日本等制造大国的劳动生产率优势。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工业中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的竞争日益加剧。贸易逆差的减少进一步使美国企业能够有效改善其经常账户余额,并进一步引发全球资本的回流,从而有助于美国制造业的长期结构性改善。美元走强时代到来的结构性背景是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制造业复苏。

美国页岩气革命逼平中美制造业成本

与中东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不同,美国的能源工业不以天气为生,也不会陷入经济学中的“石油诅咒”或“能源诅咒”的陷阱。这场能源革命的出现与美国专业化政府的推进有关,是基于美国大量中小企业的直接参与。对页岩气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米切尔能源与开发公司,曾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油气企业。美国各州许多从事页岩气开采的公司几乎都是小公司。20世纪80年代,美国逐渐取消了天然气价格管制,现有的私有土地制度使得充满创业热情的小公司很容易获得私有土地市场转让的页岩气资源开采权。

美国页岩气革命逼平中美制造业成本

知名金融媒体彭博(Bloomberg)援引分析师格雷戈里·达科(gregory daco)和杰里米·伦纳德(jeremy leonard)的话说,美国制造业的优势包括员工生产率高、劳动力市场灵活、能源廉价和国内市场巨大。当然,两个极端会相遇,两位分析师还指出,美元走强将增加美国的出口压力。如果美元继续升值20%,将削弱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使其他制造业国家受益,特别是中国和日本。

美国页岩气革命逼平中美制造业成本

即便如此,人口成本只是制造成本的一部分,廉价劳动力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德国和日本等以福利为导向的发达国家来说,美国能源革命中对自由创新的热情及其制度保障是人们应该深感恐惧和谨慎研究的地方。对中国来说,通过中美制造成本相等的页岩气革命因素,需要考虑的是:中国制造业转型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美国页岩气革命逼平中美制造业成本

(作者是《时代周刊》的特约评论员)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美国页岩气革命逼平中美制造业成本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