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9字,读完约3分钟
正如许多投资者所说,拐点总是分歧最大、噪音最大的时期。目前,美元和大宗商品的多头和空头之争似乎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刻:尽管美元在去年12月预期加息后失去了之前的强势,但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走强;然而,最近美元多头的回归再次让投资银行唱了很多歌。
一些投资银行认为,美元尚未见顶,仍存在多头/空头/多头/空头。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安德鲁·普里斯(Andrew sheets)最近表示,美元仍处于结构性牛市,可能再上涨10%-15%。美元“死牛”高盛(Goldman Sachs)表示:“鉴于鸽派美联储将刺激美国经济表现好于欧元区和日本,基于政策差异进行交易的理由已变得更加充分。尽管上行之路相当艰难,但美元终将升值。”他们表示,美联储收紧政策的预期显示,美元将升值15%。
国际清算银行(bis)经济咨询与研究部负责人沈宣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峰值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现象。从长远来看,如果非美国国家的美元债务总额很大,每当世界发生一些波动时,每个人都想还清美元债务。这需要集中购买美元,美元将再次走强。不会停止。”
然而,正如市场参与者所看到的,在大宗商品市场,“想当然”的自信已经蔓延开来。
根据工业证券的统计,在第一轮周期中,铜、铝和镍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61%、67%和72%;在第二个周期中,铜、铝和镍仍略有增加,分别达到15%、21%和47%。
据兴业证券(Industrial Securities)称,加息后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加息意味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经历了相对强劲的复苏,这使得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出现反弹,从而推动了价格的回升。同时,前期加息的预期是充分的,是第一次加息后的“启动着陆”,美元对金属价格的抑制减弱。
邓海清认为,美元指数将直接影响商品市场,主要是因为美元是商品的定价货币。当然,美元指数不是大宗商品的唯一决定因素,大宗商品从根本上取决于供求关系。然而,当供求矛盾保持不变时,美元指数作为一个货币因素将决定趋势。最近,原油受到欧佩克不减产等新供应因素的极大影响,因此近期原油与美元基本脱钩。然而,观察金属等大宗商品与美元指数密切相关。除原油外,供过于求的因素已经充分反映出来,随着中国金融需求的增加和美元指数的见顶,大宗商品的底部反弹只能姗姗来迟,但永远不会消失。
从具体行业来看,分析师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指数与crb综合指数(全球大宗商品综合指数)的相关性一直相对稳定在-0.4至-0.6之间。然而,不同的品种与美元指数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中,贵金属和铜、铝等碱性金属与美元指数的负相关性最高;黄金的负相关性波动很大,因为它有许多属性。农产品受供求关系影响较大,与美元指数无显著负相关。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美元与商品“牛熊”激辩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