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6字,读完约5分钟
◎每个记者冯伟
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在今年的两会上,刘、傅成玉、国华...这些曾经担任过大型国有企业董事长的“老领导”更愿意谈一谈自己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思考。
“一些国有企业已经掌握了一些他们无法管理的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他们不敢出售或盘活它们。当他们重振时,他们害怕别人会说这是国有资产的损失。这顶帽子不小。”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说。
3月8日上午,CPPCC国家委员会委员、中石化集团前董事长傅成玉在CPPCC国家委员会经济界联席会议上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傅成玉说,他害怕被说成是用国有资产的损失来修复坏账,所以国有企业很谨慎,这将减缓改革。
对此,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进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国有资产流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产权转换过程中的交易损失,另一种是资产不流动、清理‘僵尸企业’失败导致的资产缩水。”后者形成的“制度性损失”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损失。”
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仍不明确
在两会的发言和讨论中,一些CPPCC委员反映,一些国有企业担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放慢了改革进程。
傅成玉在3月8日表示,国有企业改革“忽冷忽热”——政府忙于改革,而国有企业一直在等待。傅成玉说,要防止改革的“歼灭战”被拖入“持久战”。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缓慢的原因,傅成玉说:“首先,大多数国有企业仍在等待上级的文件和指示。即使一些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改革,它们也不能继续下去,因为害怕被称为“逃跑”。第二,我怕别人说我用国有资产来补坏账,所以我很谨慎。”
在刘看来,按照市场规律,一些不良资产必须出售。以中国光大集团前董事长为例,他说:“当时,光大在做手表,买了一个日本机芯,做了一个盒子,变成了光大手表。我问当时这家公司的领导,光大何时能超越精工和浪琴。有战略计划吗?没有人说什么。”刘认为,这样的企业将是“迷失”的,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产权转换并不容易。一些内部人士指出,有时一家公司的市值低于其净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是以书的价格出售,没有人会买它。然而,按照市场估值出售被怀疑是国有资产流失。即使按照目前的市场估值出售是符合成本效益的,如果市场价值在一段时间内上涨,也可能会有人质疑这是国有资产的损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移动前董事长Xi国华在小组讨论中也举了一个例子,他说,2010年,中国移动认购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中国移动持有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每年可贡献约1%的利润。“但是审计并没有看到利润增加了多少。它只以低于被收购时的价格来看待当前20%的股权。因此,审计每年都会增加一项“国有资产流失”,这让我们感到非常不舒服。”Xi国华说。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虽然许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文件都提到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对于如何界定国有资产流失却没有具体的表述。
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对记者表示:“市场定价的波动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我建议我们应该考虑国有资产是否受损,这主要考察在交易过程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和关联交易。这样,经济问题和价格问题就可以转化为法律问题。如果不存在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则不应视为国有资产流失。”
专家:负面改革还是更大的损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采取并购、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报告还指出,今明两年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为国有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益打好基础。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李进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化解产能、应对僵尸企业与国企改革密切相关。”一方面,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僵尸企业”的破产、兼并和重组涉及大量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造。因此,如果对国有资产流失没有明确的定义,处理“僵尸企业”的过程也会被拖垮。”
在李进看来,国有资产流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将国有资产转化为非国有资产过程中形成的“交易损失”。二是国有资产的“缩水”,这往往不涉及违法问题,而是由于没有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参与者,没有清理“僵尸企业”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可以称之为“制度性损失”。
“与交易过程中的损失相比,‘机构损失’的后果更糟糕、更严重,需要更多关注。如果我们消极地对待改革,观望,抱着“宁可错过,也不要犯错误”的思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不可能越来越强,甚至亏损倒闭,更大的程度。国有资产流失。”李进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SASAC原副局长黄淑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国有企业改革现在已经到了深水区,这是一项配套性强、关联性强的改革。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应该鼓励每个人都成为第一。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也没关系,只要不违法,就应该有容错机制。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国企老领导热议“国资流失”:怕告状拖累改革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