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1字,读完约7分钟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节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如何在服务经济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严接受了本刊记者就上述问题的专访。
“随着未来经济转型升级,中国银行(报价601988,BUY)行业将迎来一个产业分化的转折点。在速度转移、产业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银行业必须不断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最终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从而开放中国银行业。新时代。”颜对说道。
记者:中央多次强调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一个金融企业的负责人,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全面的风险管理,使企业能够真正做到稳定和深远?
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金融企业要想在经济金融周期中繁荣发展,打造稳定而又影响深远的“百年老店”,就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全面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首先,金融企业要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科学发展观,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融入企业发展大局,努力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企业文化,牢牢把握政策、合规、道德底线,加强员工风险教育,从源头上防范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第二,面对经济下行和资产压力的巨大压力,金融机构应完善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全业务、全流程、全范围的风险管理,全面防范表内外业务风险,在制度、技术、人员、文化等方面夯实风险基础,加强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防控,加强前瞻性风险管理,把握风险生成的关键节点,筑起风险抵御的安全堤坝,积极探索
同时,金融企业要想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就必须从被动走向主动,以“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战略转型之路,推动发展模式转变,优化自身经营结构,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此外,目前,去产能已经成为中国结构改革的首要任务。金融企业应合理配置信贷资产,重点防范可能产生不良贷款的领域,积极应对国家战略,优先考虑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的信贷资源,投资绿色产业、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提高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帮助供给方进行结构性改革。
记者:你怎么知道今年两会期间供应方结构改革的热门话题?你认为中小银行应该做些什么来创新服务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的大局?
严: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支撑。当金融活跃时,它将是满的。我认为,迫切需要在金融体系内进行供应方结构改革,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从而使金融供应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有效匹配。
具体来说,在金融体系层面,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是深化金融供给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略创新层面,提高综合金融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给方改革的有效切入点;在管理层面,重塑资产负债管理是深化金融供给方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未来发展中,注重金融品牌建设是深化金融供给方改革的应有之义。
中小银行应积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的趋势,找到业务发展的平衡点、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改革创新的动力,充分释放金融活力,帮助供给方进行结构性改革。
突出“创”字,以有效的金融流通促进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加强中小银行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要不断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探索投贷款联动、保险联动等业务模式创新;坚决退出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产能过剩企业。长期亏损,利用“僵尸企业”和低效率地区的信贷资源,重点支持国内新兴产业发展。
落实“补充”一词,以全面的金融覆盖促进供应方结构改革。积极探索和推广“银税互动”、“银税保险互动”、“双基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活动向“农区、牧区、社区”转移;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抵押贷款模式,推动建立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合作机制,积极争取林权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资格,确保小微“三农”信贷供给持续增长;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建立银企投资基金,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民生、交通、水利、棚改等基础设施建设。
关注“真实”二字,以精准的金融定位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导信贷资源逐步退出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行业,为生物医药、云计算、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金融空空间;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发展模式创新,以“融资+金融智能”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差异化服务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要加强与证券、保险、租赁、信托、担保、基金等机构的合作,建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坚持“严格”二字,推进金融安全可靠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全服务、全流程、全口径的风险管理,全面防范表内外、流动性、案件防控等风险。加强前瞻性风险管理,加强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和集群性风险防控;要不断巩固风险管理的三大基石,即技术、制度和文化,强调从源头上从严防范,从过程上从严管理,从后果上从严惩处,从各个方面加强风险防控和缺陷化解的监管。
记者:在“十三五”期间,中小银行应如何加快战略转型?
严::“十三五”期间,为了给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活水,中小银行要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增强科学发展能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首先,我们应该把顶层设计的改进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要着眼于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积极调整业务重点和转型方向,加快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要提高多元化服务和联动发展能力,加快向“轻资本、快周转、高效率”的银行转型;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挖掘大数据信息,加快向智能银行和智能银行转型。
其次,要加强公司治理,将其作为转型升级的制度基础。要以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推出股权多元化、职工持股计划等改革措施。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化改革,深化用人、薪酬和考核机制改革,真正实现按公平说话、资本监管、市场选人,为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同时,创新的盈利模式应被视为转型升级的核心优势,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应被视为转型升级的坚实保证。
此外,资产负债管理应被视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起点。要实施更加精细化的资本回报率管理,将稀缺资本配置到风险调整后回报率较高的资产上,大力推进贷款、直接投资、非标准等各类资产证券化,实现从控股银行向交易银行的转变。积极参与直接融资,提高非贷款资产比重,大力提升结算托管等平台业务服务能力,提高资本业务等交易业务比重,不断提升非利息净收入规模,拓宽利润增长渠道。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创新服务供给侧改革大局开启银行业发展新时代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