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57字,读完约14分钟

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国际货运站,几辆装卸叉车在一排排的进出货物中来回穿梭。一批又一批的进口货物被运走,一批又一批的出口货物被运到等待登机。整个场面很热闹。从今年1月1日起,成都航空空口岸正式实施7×24小时通关。全天候通关服务将空港口变成了“不夜城”。"最明显的变化是进口鲜活产品的急剧增加."机场海关货物监管网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关服务的便利化和全球国际通道网络的畅通,不断释放出进出口货物增长空的空间。自实施7×24小时通关服务以来,仅新鲜和鲜活产品的进口就同比增长了一倍。这些从海外打捞上来的新鲜产品只需大约10个小时就可以放到成都的餐桌上。同时,在成都国际铁路口岸。虽然今年的味道还没有消散,但铁路口岸监管站已经很忙了。司机杨晓武正忙着用起重机吊起集装箱。他负责在同一天提升两列国际列车上总共82个集装箱,并可能在中间临时添加集装箱。"你必须一路小跑去厕所。"杨晓武描述的繁忙的工作场景可以从一组数据中看出——2018年,2619列国际列车在成都开通,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繁忙,它是成都作为建设“一带一路”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加强熊的写照。成都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四通八达,全面开放”,规划全面、立体、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促进互联互通,集聚潜力,激活活力,努力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成都独特的枢纽力量。从“区域门户”到“国际门户”,成都站在时代的机遇面前,正在加快建设“0+中国丝绸之路”和“国际海陆联运”双走廊,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杜甫的“吴栋万里船”和陆游的“繁荣、繁荣、世界第一”这首古老的诗仍然讲述着成都几千年来各行各业的繁荣景象。事实上,成都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地图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区域门户城市。从历史的深处来看,拥有4500年文明史和2300年城市建设史的成都,虽然经历了巨大的繁荣,但仍在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的接合阶段成长。站在天府新区规划展览馆,遥望远方,不仅可以看到如画的湖光山色和荡漾的兴隆湖,还可以从这里看到城市的未来。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为成都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府新区是建设“一带一路”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它必须精心规划和建造。特别是,它必须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考虑生态价值,努力创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的经济高地。谨记总书记的指示,我们不会辜负新时代的使命。2018年6月2日,成都召开对外开放大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川访问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新时代机遇,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为成都“三步走”战略的实现提供开放动力,为四川治理再上新台阶提供重要支撑。 随后,2018年6月19日,《关于加快建设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门户网站枢纽的意见》和《西部对外关系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2)》正式发布实施,新的开放战略得到高层次规划,新的开放措施得到落实。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立体综合开放新格局建设的高层次规划得到全面部署。从“区域门户”到“国际门户”,城市将走向何方?中国民航大学曹运春教授认为,在当今时代,谁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谁就能在全球城市网络系统中占据节点位置,成为世界城市。“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成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并期待着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商务部对外投资经济合作司副司长李说,近年来,成都市进一步深化了以贸易和投资为基础的多双边合作。外商投资合作蓬勃发展,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站在时代的机遇面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全方位立体开放的新格局,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力争成为世界城市之一。2018年7月,十三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落实新的发展思路,加快优质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始终坚持开放领导、互利合作。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机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和发展,落实省委“四通八达、全球开放”的决策部署,建设“0+中国丝绸之路”和“国际海陆联运”双走廊,推动形成立体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和中共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抓住“伟大复兴”引领中国城市崛起和“一带一路”建设引领成都成为“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变的最大外部变量的时代机遇。抓住这一机遇,要大力推进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加快“四通八达、全球开放”,着力打造多维战略通道,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加快国际资源积累新优势建设。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距离空缩短,资源要素流动加快。国际空大中型渠道已经悄然转变为国际经济渠道。“一带一路”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成都的面貌和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在东、中、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一些地区过去是边缘地区。一旦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它们将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机遇的辐射中心。2018年12月11日,双流国际机场迎来了又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时刻——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大关。成都是世界“5000万机场俱乐部”中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第四大mainland China城市。5000万人次,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变化,也显示了成都的国际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大陆与国外联系、东西部互助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使成都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高地”。1987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从成都起飞,一路飞越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打破了成都国际航线“零”的记录。也许当时没有人想到,30多年后的今天,成都的国际航空网络已经延伸到世界五大洲。2018年是成都开通最多新国际航线的一年。今年,成都开通了10个新的国际定期直航客运航班和2个全货运航班,填补了欧洲和北美洲际全货运航班空白色的空白,确保了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业航班空货运的需求。到目前为止,成都拥有114条国际(区域)航线和61个定期直航航班,在全国排名第四,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一。成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建设高水平的国际门户枢纽,从全球视角规划建设国际战略走廊,加快建设空中国丝绸之路走廊, 西部新的陆海运输走廊和新的多式联运体系,创造了立体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构筑了内陆开放的经济高地。 民航专家林志杰认为,时间距离的缩短加速了人员、物流、贸易、信息和资本的流动。国际空大中型渠道已经悄然转变为国际经济渠道。通过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可以深刻感受到成都的国际化和开放水平及其在中西部地区的突出地位和优势。双流国际机场正忙于起降航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将于2020年竣工并投入运营。成都将成为继北京和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拥有双重国际枢纽的城市,这必将为成都的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增添新的动力。今天,成都正在全面实施省委“四通八达、全球开放”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全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根据国际航线规划目标和拓展思路,结合成都对外开放和产业发展要求,到2022年完成“48+14+30”国际航线空客货战略大通道布局。今年,成都将致力于提高其保障新的加密线路基本服务的能力。它将增加对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和物流集成商的吸引力,并将开通超过5条通往罗马和伊斯坦布尔的定期国际(区域)直达航线。从“乘船航行”到“乘船航行”,成都积极推动列车运行由注重数量向提高效率转变。通过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增强辐射能力和集聚效应。成都是一个内陆城市,不依赖于边境的海洋。离最近的沿海港口大约有1700公里。过去,资源要素流动和物流的主要方向是“一条向东流的河流”,而中欧银行(成都)完全颠倒了这一模式,允许成都从“借船”中“出海”。2013年4月26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信任下,首列荣欧快车从成都柏青河出发,直奔欧洲大陆腹地波兰罗兹,在亚欧之间架起了一座高效顺畅的大陆桥。运输时间仅为海运的1/3,运输成本仅为空的1/8左右。这从根本上打破了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港口的历史。自2013年首次运营以来,中欧银行(成都)经历了五年多的发展,实现了从单向运营到双向运营的均衡发展。运输的货物已经从最初的电子产品、红酒、啤酒等逐渐扩展。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木浆、家具、化工、医药及医疗设备、机械设备等。成都从2013年的31列火车、2016年的520列火车、2017年的1012列火车和2018年的2619列国际火车(包括1591列中欧火车)连续三年在国际和中欧火车数量上排名第一,展示了成都“出海航行”的速度和效率。目前,中国-欧洲班列(成都)海外站已扩展至24个,国内“蓉欧+”直达班列覆盖14个沿海和边境城市,形成了国际、国内班列紧密衔接、相互支持的大型物流通道网络格局。近年来,成都在巩固国际列车运营商领先地位的同时,推动列车运营商从注重数量转向提高效率,通过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增强辐射能力和集聚效应。成都国际列车运营服务持续创新和优化。中国首创中欧列车多式联运“一个单一系统”和集中运输监管新模式,优化和提高列车服务质量,创新提出“520”服务模式,实现国际列车行程100%实时位置跟踪。201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部联合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成都被列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的载体城市: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务服务型。依托中欧Banliere国际物流通道和成都高标准的“一带一路”工业园规划,成都国际铁路口岸已进入招商集团、中远航运、香港新华集团、苏宁尚云、菜鸟、义和团马生等84个总投资500亿元的大型物流贸易项目。欧洲工业城汇集了合适的钢铁和欧洲工业,迄今已引进12个项目,总投资280亿元,包括天马高端轴承、巨石玻璃纤维和厦门钨业。市港口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海陆联运通道方面,将继续优化国际列车“四通”网络布局,促进国际列车健康稳定发展,实现“量”与“质”同步提升。优化和提高国际列车运行质量,扩大列车线路覆盖面,形成“直达干线、联运支线、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运输服务网络通过建设“0+中国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连接世界的通道网络将得到紧密编织和完善,企业和市民将分享互联互通的高水平开放红利。从“高效”到“优质”,成都正在加快战略渠道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主要渠道,促进更大开放,渠道畅通,贸易繁荣。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成都海关统计显示,2018年成都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983.2亿元,同比增长26.4%,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都占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在全省对外贸易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保持着“骨干”主导作用。成都海关统计分析部部长潘旭东表示,2018年四川进出口总额为5947.8亿元,同比增长29.2%,比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9.5个百分点。成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83.8%。随着企业加速扩大国际市场,新的国际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路线沿线的市场,除了巩固传统的主要贸易伙伴之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18年,四川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1652.2亿元,同比增长24.4%,贸易比重上升至27.8%。这显示了融入“一带一路”的积极效果,也反映了外贸市场的多元化。与此同时,成都高新技术综合保护区已经赶上并提升了质量。其进出口值在国家综合保护区排名第一。统计显示,2018年,成都高新技术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到3521.1亿元,同比增长28.9%,占四川外贸总额的59.2%,带动全省外贸增长16.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居全国综合保护区第一位,成为推动四川对外贸易增长的最重要力量。事实上,贸易数据的变化只是成都加快建设整体立体开放新格局和建设国际门户枢纽的一个缩影。大通道促进大开放,大开放带来大发展。成都还坚持从全球视角规划建设开放港口平台,加快培育和发展平台经济和枢纽经济,积极拓展全球市场,获取海外战略资源,开展国际创新与合作,继续强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三区”的引领作用,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等“五园”的示范作用,中欧中心等多个平台的支撑作用。截至目前,成都已与世界228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85家落户成都,企业数量、投资及相关产业均居西部城市首位。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场。过去一年,成都在高水平上推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改革,不断优化经营环境,有效吸引企业投资。截至目前,全区新注册企业47370家,注册资本5367亿元,其中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756家,注册资本122.1亿元,其中90%集中在高端服务业。通过探索形成了300多个改革实践案例。据了解,2019年,成都将继续高水平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率先探索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扩大对欧开放。同时,我们将争取开展更多试点工作,深化“硬核”改革,高标准完成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启动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规划(2.0版)研究,加快内陆自由贸易港的探索和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作为“休闲之都”,一直是中西部地区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城市。目前,来自160个国家(地区)的外国人已经在成都生活了很长时间。与此同时,17个国家在这个城市设立了领事馆,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还有93个城市拥有国际友谊和友好合作。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历史的画面一直在展现。时代的中国篇章总是在不断创新中更新。为了突出战略位置,成都正在加快战略通道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都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编辑杨福,刘,摄影师)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打造全三维开放的国际门户枢纽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