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1字,读完约7分钟
“横店帝国”领导人徐文荣的创业经验可以说是传说。 主张只有这种小学文化的农民白手起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闻名的“东方好莱坞”。
现在,横店的电影院每年都有100多人的剧组在演戏,每年接待1800万以上的游客。 特别是从年元旦开始,横店电影城新建成的圆明新园秋苑和冬苑正式公开,这标志着整个圆明园的重建工程全部建成。
最近,本报记者在横店采访了横店集团的创始人徐文荣。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肖欢
82岁徐文荣满头银发,声音如洪钟。 每天上午8点,他准时来办公室上班,工作到下午6点,比退休前忙。
第一桶金
收到“粪便”赚了1200元
他的孩子们曾经找人制作休息时间卡,挂在他办公室门口。 休息时间的话,我想让别人不要打扰他。 但是徐文荣一周在办公室七天。
“老骏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晚年,壮心无限。 ”。 徐文荣一边给记者吟诗,一边展示谣言中“铁腕”人物的威严。 午饭时,他去员工食堂和员工们一起吃饭,员工们陆续站起来和他打招呼。
“听我说”是他最多的口头禅。 年过八十,徐文荣说话清楚,不拖泥带水。 关于50年前创业经验的所有细节,他的大脑可以像打火机一样正确地阅读,有一天甚至在某个时刻也能正确地阅读。
徐文荣的祖父和父亲做生意,从小就表现出商业才能。 20世纪60年代,他发现土地辽阔的人在稀疏的安文山区种玉米肥料很少见,听说有比尿素肥力高的农家肥“厕所沙”(大粪堆在厕所墙上的固体结晶)。 根据新闻特点,徐文荣向公社提出“用肥料换粮食”,征得对方同意后,他多次北上上海,挨家挨户收“厕所砂”,收集1500多斤“厕所砂”,运输1000多斤玉米 除了留下少量给家里应急处理以外,粮食大部分分配给了横屋的低生产者们。 但这惹得别人生气,他也犯了“投机交易”的罪,说了很多话才死板。
后来,他又开始做用废铅凝结真铅的生意。 他依靠当时的风箱和铁炉,被上海收购,用赚的钱坐飞机,成为了当地的大人物。
自称“秦始皇”
横店的明星多得像牛毛
徐文荣将来被他所做的事件证实了——他进入了当时大企业也不能轻易进入的磁性材料行业,并将版图扩大到医药、汽车、草业等行业。
在徐文荣的创业史上,“敢走在前面”为他贬低了“不服管”和“狽猎狂”的名声。 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乡党委副书记公开表示,我们村有个人,就能力而言可以成为皇帝,就错误而言可以枪毙。
徐文荣自己跟领导班子开过玩笑。 “今后我的徐文荣将成为《秦始皇》。 我说什么,你们做什么,不听我的就出去”。
但是,最有名的是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好莱坞”的横店电影城的诞生。
“老百姓开玩笑说,横屋的明星像牛毛。 ”。 徐文荣说。 "。
瞠目结舌
剧组在横店演戏是免费的。
“我不服输,被认定的事件,不管多少人反对,都会做好几次”徐文荣挥手,就像是指江山的将军。
1996年,谢晋导演计划拍摄《鸦片战争》。 他跑了很多城市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徐文荣记得他和谢晋在横店的酒桌上见过面。 谢晋拍摄的这部电影是迎来香港回归的历史巨制,我知道在商海几十年的徐文荣敏锐地闻到了,这是横店做大电影产业的绝佳时机。 他马上向谢晋称赞“海口”:建设三个月电影基地。 徐文荣第二天派副手和他签约了。
三个月后,建成了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以上的“19世纪南粤广州街”摄影基地。 之后,横店电影城在国内一发而红。
1999年,徐文荣做出了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剧组去横屋演戏都是免费的。 当时,小组成员反对这个,但反复表示“他们不擅长,电影院一起建设,至少有1:5的牵引效果”。
“免费”不仅吸引了无数剧组,还活用了整个产业链。
早期横店电影基地年运营损失达2000万元,但长期利润显示了徐文荣的前瞻性观点。
“老头子”是最受伤的
“复兴”圆明园写遗言
徐文荣的名字在横店里闪耀了30年。 当地医院、敬老院多以徐文荣的名字命名,有点花园区也有徐文荣的题字。 和富人不同,一般都有保镖,徐文荣习惯一个人去。 他一个人开车出去,镇上的人就习惯性地跟他打招呼,随便说几句话。
当地人很少直呼其名,喜欢叫他“爷爷”。 “在横店,徐文荣的脚发抖,地面要摇晃三次。 ”。 横店的出租车司机笑着对记者说。
但是,对纵横商海半个世纪的徐文荣来说,从2008年开始让圆明园“复活”是最令人心碎的一次。 也是他最受争议的一次。
“我去找银行贷款了,但没人借给我”徐文荣回顾说,2008年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建设圆明新园不到半个月,国土资源部就被举报了横店的非法用地。 “当时,我的遗言都写了。 圆明新园没有建设,下一代帮助建设了。 ”。
“没想到建圆明新园会受到这么大的谴责和谩骂。 我的农民希望通过建设圆明新园来提高中国人的志气,提高国威,哪里错了? 圆明新园是我一生最大的文化梦想,但它给我留下了一生最大的后悔和悲伤。 ”。
会话
建圆明新园不是空手套白狼
回应假的文物
一百年后变成了文物
广州日报:圆明新园建设争议很大。
徐文荣: 2006年5月,一家媒体引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阮仪三教授的话说:“在八国联军大火中,圆明园已经死了。 不管在哪里重建,价值都不大。 与其这样,不如把这笔资金用于当前强烈要求保护的古代文化遗产……不如说是为了建立希望小学”
看了阮仪三的说法,我感到很有趣。 他是专家,甚至不知道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毁还是被八国联军烧毁。 除了侵权问题,圆明园在北京,我的圆明园在横店,离数千公里,侵犯你什么权利? 你是文物。 我不是文物。 为什么违反了文物法呢?
很多人说不管你做得多好,还不是假的。 我说了,那些是真的吗? 只要质量好,艺术性就高,一百年后他也一样能成为文物。
回应钱。
我没向银行社会借过钱
广州日报:圆明新园建设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波澜?
徐文荣:圆明新园成立之初,有几个海外投资机构向我们咨询。 其中,一个小国的中国投资机构想出了200亿元,但被我拒绝了。 这不是纯粹的商业项目,而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 网上有人说徐文荣想利用圆明新园圈钱。 是一只空手套白狼。 所以,我认为募捐必须从横店开始,从我们的内部单位开始。 此后仅几个月,募集资金就达到了1.24亿元。
资金问题是反对横店的人经常说话的问题,我说了四个“不”:一是不借钱给银行。 二是不向国家索取一分钱补助金;三是不向公司摊派一分钱;四是不向社会大众借一分钱。 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接受社会募捐。 二是吸收特别投资,三是上市融资。
横店生活
费用和美国差不多。
广州日报:你觉得横店模式怎么样?
徐文荣:横店模式的核心是社区经济,宗旨是四共——共创、共享、共富、共享。 这是我们独特的模特。 我们原来有40个行政村,现在有126个行政村。 横店人们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和美国人的支出水平一样。
有所谓的横店模式,就是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工人化。 我设计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第三产业的三条“三部曲”之路。 从农民到工人,从市民到农村到城镇,再到城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横店走这条路来,成功了。
广州日报:你有很多标签。 农民、公司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等,你重视哪个?
徐文荣:我有很多经验。 我做过农业、统计、会计、乡改、林业。 前后做过700多家公司。 我什么都做了。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横店”掌门人徐文荣:建圆明新园是人生最大遗憾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