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08字,读完约8分钟
1933年3月6日,就职仅三天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宣布国家银行休业,全国所有银行禁止支付黄金和外汇交易。有一段时间,手里没有足够现金的人不得不拿出家里暂时闲置的生活用品,或者开出借条来完成日常购物。当时,大萧条正处于最残酷的阶段。严重的失业和不断下跌的物价使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们对政府失去了信心。成千上万的家庭被迫告别家园和农场,因为他们无力偿还银行债务,成千上万的银行因为人们的挤兑而破产。直到国家银行宣布休业前夕,储户对美元价值的信心大坝已经崩溃,他们手中的钞票被换成了黄金。面对持续的趋势,联邦储备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
然而,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以他们顽强的意志和明智果断的行动在绝望中燃起了希望。在《金钱大师》中,埃里克·劳再现了罗斯福总统执政12年间世界经济史的核心变化和发展。罗斯福不仅带领美国走出了大萧条,还打破了金本位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反法西斯联盟送去了强大的力量;战后,在美国的倡导下,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标志的国际金融合作计划得以确立。
然而,罗斯福新政面临许多障碍、疑虑和批评。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诞生之前,老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是古典经济学的粉丝,他们相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他们嗅到了通胀的气息,强烈反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然而,在大萧条时期,经济学的学术交流相当活跃。许多学者试图找到“治愈”经济萧条的解药。然而,面对保守派对经济政策和货币标准体系改革的质疑,西方社会仍然需要一位具有足够勇气和胆量的总统来冲破障碍,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告别金本位制
为了平息社会恐慌,振兴经济,罗斯福总统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加强了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干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算主义”吸引了学术界和政界的许多信徒。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经济运行的波动不能(也不应该)通过政策调整来消除。他们总是认为通货膨胀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破坏力,而失业者和债务负担沉重的人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摆脱经济困境。或许,“清算主义”并非没有道理,通胀确实有风险。但是到了1933年,美国社会再也无法承受通货紧缩带来的持续打击,大萧条引发的社会动荡导致各地暴力事件频发。在罗斯福看来,通货膨胀势在必行,两害相权取其轻。
为了不造成国内货币体系的过度动荡,货币贬值应该通过调整美元的法定含金量来实现。因此,《黄金储备法》于1934年1月30日颁布,美元法定黄金含量降至其原始重量的59.06%,而一盎司黄金的价格从20.67美元跃升至35美元。从那以后,美元有了一个全新的名义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此时的“金本位”都与1900年《金本位法》时期的货币本位有很大不同。罗斯福上台不到一年,确保金本位制建立的三大要素(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进出口)都被“拿走了”。在美国,美元大幅贬值,黄金在国内市场上不再能被用作支付工具。不仅美国,英国、丹麦、瑞典和其他国家也脱离了金本位制,让本国货币贬值。
市场和美国人民对货币标准改革反应积极,尽管保守派反对。农产品价格(000061,Buy)开始上涨,股价飙升。人们在银行外排队,把他们的黄金放回金融系统。在罗斯福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经济保持了9%的年均增长率。在美国历史的和平时期,从未连续四年出现如此强劲的经济增长。
酝酿中的国际金融合作计划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英之间就已经酝酿了国际金融合作计划。为了保证战后重建和国际贸易的有序复苏,凯恩斯提出了建立两个国际清算联盟和国际贷款银行的设想,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的起源。与此同时,应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的要求,白宫制定的美国版国际金融合作计划得以发布。
比较这两种方案,不同之处在于IMF是否需要为国际多边贸易结算创造自己的货币。此外,美国政界和商界也对国际稳定基金的庞大规模感到担忧。在美国人看来,建立国际金融合作体系的计划是外国势力对美国政府的诱惑。当时,英美联盟远不如今天紧密。除了固有的认知约束,美国人还有更实际的担忧:如果国际稳定基金(International Stability Fund)使用凯恩斯计划(Keynesian Plan)中提出的“银行黄金”作为基金的官方国际结算货币,货币价值的不稳定性和债务国违约的可能性已经让美国债权人感到不安。由于这两个机构的初始资金需要通过成员国认购筹集,美国也担心,如果资金规模像怀特和凯恩斯计划的那样大,可能会引发全球流动性泛滥,给美国带来输入性通胀。
直到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度假小镇举行的联合国货币与金融会议(即未来世界闻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前,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舆论来看,国际金融合作体系的建立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各方之间有许多分歧,但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以美国强大国力为后盾的“白色计划”最终被各国代表所采纳,而赢得更多赞誉的“凯恩斯计划”却遗憾地被放弃(直到196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才创立了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凯恩斯计划中的“银行”思想最终得以实现),而凯恩斯的“内部均衡优先于外部均衡”的理论在当时得到了与会国的广泛认可。此后,共同繁荣取代汇率稳定成为国际金融合作的最高目标。经过参与国的审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在战后相继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交换标准取代了国际金本位,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标准。从那以后,美元获得了巨大的力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货币。
今天,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国际金融合作之火却代代相传。
罗斯福和凯恩斯的肖像
作为创新者,罗斯福不可避免地受到保守派的批评。他们认为罗斯福放弃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成为了一个没有歧视的凯恩斯主义者。事实上,尽管凯恩斯的学术思想指导了罗斯福的新政,但凯恩斯始终只是新政的旁观者。
回顾罗斯福的一生,尽管他的腿部疾病使他步履艰难,但他始终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果断决心和灵活性的领导人。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经说过:“罗斯福生来就是要当总统的。”他可以决定自己时代的命运,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他垄断了管理国家的权力,喜欢发号施令。据说摩根·索爱与他争论,罗斯福很乐意陪他,但争论到了一定阶段后,罗斯福总是挥挥手,不再说“我认为”,而是用“总统认为”。至此,争论已经结束,结果是明确的。
与罗斯福相比,凯恩斯的生活经历更加顺畅。凯恩斯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剑桥学者。他浓厚的学术氛围使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还结识了许多有文学天赋和创新精神的知识分子朋友。凯恩斯不仅能创造性地思考,还能把许多事实和可行的方案融入到自己的论点中。
与大多数经济学家相比,埃里克·劳确实在历史回顾和对相关经济理论的解释之间找到了适当的平衡。他花了很大力气来描述人物。有时,只用几句话,一个人物的生动形象就能很容易地展现出来。此外,人物的大量轶事丰富了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个盲目的调整穿插着严肃的史学。
当滞胀到来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慢慢淡化了它以前的光环,需求驱动理论不再能为经济增长创造足够的潜在能量。在后布雷顿森林时代,世界货币标准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但美元仍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在美国之外,在金本位时代,黄金通常享有与黄金同等的重要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储备货币发行国,它也使美国能够几乎不受限制地发行美元,从世界各地获得资源和商品。因此,当我们从这个起点回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过程时,恐怕除了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目的之外,我们还可以读出另一层有意义的意图。不幸的是,作者很少谈论它。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罗斯福新政”与战后国际经济核心变革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