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06字,读完约9分钟
●库存压力的解决主要通过鼓励下游加工企业采购、调整种植结构和促进价格分离来实现;降低成本主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发展社会化服务来实现;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高端农产品供应(000061,买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目前,农业供方改革的重要性已经明显提高,从经验来看,在每年第一季度(尤其是1月和2月),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认为,现在是提出农业供应方改革主题的时候了。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在农业供给方改革中处于突出位置,绿色农业最符合这一目标;绿色农业也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议注意天宝股份(002220,买)、股份(300175,买)、北大黄(600598,买)、金(002548,买)等。
当大农业遇到供应方改革时,
2015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此后,有关各方多次强调,应在农业领域推进供应方结构改革。然而,中央政治局在2016年底的会议上再次提到农业供给面改革,标志着这项工作的正式升级,加快农业供给面改革的可能性非常高。
供应方结构改革包括五大任务,即“三对一、一减一补”。农业供给面改革是供给面结构改革在特定细分领域的延伸,与之相适应的“三比一、一减一补”也是改革工作的重点。其中,去库存、降低成本和短板填充是三个更重要的任务。
去库存化的主要手段是刺激下游企业加快粮食加工和转化,增加国家储备,消化过剩的粮食库存。库存压力大的作物,如玉米,也需要配合适度减少非优势地区的种植面积;成本降低主要是指生产成本的降低。具体手段包括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同时,补贴应实行价格与补偿相分离,有效降低农产品价格,增强国内粮食作物的国际竞争力;缺点主要是针对中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主要体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增加绿色、有机和大豆产品供应不足。
单独提出农业供给方改革势在必行
去年,供应方改革被确定为中国经济的关键工作。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供给侧改革是符合逻辑的。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农业在推进供给侧改革时必须区别于其他领域。中国仍有庞大的农村人口,目前约有6亿,农村人口收入的40%左右来自家庭经营收入,即农业收入。因此,农业改革关系到6亿农民的收入水平能否稳步提高,关系到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稳定,因此需要特殊对待。农业供给方的必要性还包括需要改变将农业持续补贴转化为财政支出存量的机制;此外,只有提高农业的供给面效率,才能将其传递给城市中的1亿农民,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前面我们已经列举了农业供给面改革的五大任务,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农业供给面改革的重点不同于其他领域。例如,在农业领域,去杠杆化的必要性不是很强,但农业融资通常很困难。适度加大融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农业贷款余额目前只有3.7万亿元,而金融机构各类贷款余额已超过100万亿元,占比很低;今年以来,农业贷款余额增速一直在下降,农业融资问题亟待解决。另一个例子是,除了一些农业品种,还有一个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大米和小麦等主要口粮的供应仍然需要严格保证。农业没有明显的去产能需求,重组更为重要。
农业供给方改革的三大任务:去库存化、降低成本和短期化
去库存化:专注于解决机构高库存问题
根据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标准,库存/消费比率处于17%-18%的安全区域,即处于食品安全状态,而中国其他主要农产品的库存/消费比率大多高于安全水平,但豆粕和油菜籽除外,尤其是玉米和棉花。高库存会导致粮食连锁市场机制失灵,同时仓储成本高,粮食消耗严重,因此有必要解决高库存问题。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补贴以及采购和储存政策。因此,有必要重新调整政策思路,避免制度性高库存问题的积累。一个可能的调整方向是“价格补偿分离”。在不减少农业支持的情况下,这一改革有利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国内农产品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库存高的问题。
中国农产品库存明显高于国际标准推荐的安全水平。此外,近两年库存压力加大,消化过剩库存越来越迫切。解决库存过剩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加快消化现有农产品存量,具体手段是加快粮食加工转型;二是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适度降低库存压力较大的农产品产能(如玉米库存压力最大,国内产能高于国内消费,“十三五”计划减产5000万亩);第三,调整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粮食收储政策,推进价格补贴分离。
降低成本: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解决高库存问题
国内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水平,导致下游加工行业缺乏购买国内农产品的积极性;以小麦为例,国内小麦价格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年来差距仍在扩大。国内农产品价格较高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一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只有0.08公顷,是农村家庭的小规模精细种植,生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通过适度发展大规模经营来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如最低价格储存和储存导致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第三,运费较高;第四,近年来,国际粮价不断下跌,而国内粮价调整市场化程度较低,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五,汇率波动将进一步扰乱国内外食品价格差异。
弥补不足: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应
“短板”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等农业薄弱环节建设,有效扩大高端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消费品行业)。
政策升级有助于主题起飞
农业供方改革在明年政府经济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后续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应进一步体现;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门的表现往往超过市场,通胀中心明年可能会上移。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时期,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门也将获得超额回报。基于这些因素,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题是适时的。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年初的“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最近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集中讨论了农业供给方面的改革,预计明年农业部门加快改革的可能性很大。
在第一季度,农业部门很有可能超过更广泛的市场
现在是投资农业供给方改革的时候了。每年年初,当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仍不明朗,是“一号文件”出台的时间窗口。因此,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往往在每年第一季度有明显的超额回报。根据我们的统计,在过去的十年中,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门相对于万德所有a股的平均水平实现了3.52%的超额收益率。具体来说,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门在每年的2月份表现最好。在过去的十年里,它的表现超过了市场指数八倍。仅在2014年和2015年,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没有超过基准指数。
同时,数据显示,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门在通货膨胀的上升周期中往往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两次明显且持续的上行通胀周期,以及五次温和且相对较短的上行通胀周期。在这七个通货膨胀上升周期中,农林牧渔业也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前两个通货膨胀上升周期中,农林牧渔业的表现明显优于基准指标。
绿色农业最符合农业供给方改革的要求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这是弥补不足的核心内容之一,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将成为未来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绿色农业一般指“三产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非常适合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思路;此外,要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除了逐步消除价格上的劣势外,还必须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确保品种优良、无毒无害、无污染,这就要求我国走绿色农业之路。
由于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是农业供给方面的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所以“一号文件”也可能有所反映。
回顾近年来的一号文件,讨论的主要问题越来越集中在农业现代化上,特别是2013年以来,加快农业现代化成为农村工作和一号文件的核心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农业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括“三个产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无公害农产品,还需要一系列其他企业的参与,包括食品安全检测、食品溯源、无公害农药的使用、土壤检测和配方施肥。对于污染土地,有必要大力推进土壤修复。因此,绿色农业产业链还包括食品检测、土壤修复等行业,未来也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农业供应方改革也可以侧重于种子、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
农业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减少生产能力的压力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调整结构;产品的调整结构与种子的调整结构相对应;为了降低成本,要适度发展规模经营,这就要求加强土地流转改革试点工作;弥补不足的关键之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农业供给侧改革首推绿色农业 布局正当其时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