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5字,读完约4分钟
表外理财业务纳入监管评估体系的速度加快,银行表外业务透明度将有所提高。
12月19日,央行表示,表外财务管理业务萎缩是大势所趋,将于2017年第一季度正式将表外财务管理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同时,央行还提醒,如果金融机构表外理财业务在今年年底达到时点,将直接对明年前三季度的mpa评估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央行在今年年初建立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当时,股权和其他资产、为转售而购买的资产、投资债券和非标准的资本保全财务管理都包括在广泛的信贷范围内。在评估中进一步纳入表外财务管理,是将扣除现金和存款后的表外财务管理资产纳入广泛的信贷范围。纳入后,广义信贷指标仍主要通过余额同比增长率进行评估。
根据中国债券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银行理财余额为26万亿元,其中约20万亿元属于表外银行理财。事实上,不仅表外财务管理规模迅速扩大,而且整个表外业务在更大范围内保持了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余额达到82.3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48%,表外资产规模相当于表内总资产的42.41%,比上年末增长3.07个百分点。
由于银行的不断创新,业内出现了表外扩张——“表外”。总体而言,表外业务的发展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务转型的关键。一位监管者告诉记者,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已经达到了“上限”,现在正在向所谓的全资产业务转型。表内信贷是一部分,而表外和表外信贷是更大的一部分。“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有多种目的,如发展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传统信贷业务,提供托管、现金管理等综合服务,开展理财和理财业务追求高回报。”可见,在银行表内融资不能完全满足银行贷款需求的情况下,信托融资、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在支持企业复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表外业务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大多数表外业务尚未完全进入监管视线。"这个领域总体上是混乱的,是监管和被监管之间博弈的主要前沿."上述监管机构表示,“表外业务发展存在规避监管、掩盖不良风险的因素。”监管应考虑如何使表外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使其规范化。“目前,虽然表外财务管理被称为‘表外’,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来源的刚性赎回。当风险出现时,银行往往不得不在内部解决,风险隔离并没有真正实现。”央行负责人指出。
使银行业务更加清晰透明是当前监管的趋势之一。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mpa评估体系可以将原始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一系列信用类业务纳入评估范围,也可以将银行存款、表外理财等负债类项目纳入评估范围,使银行的所有金融创新都受到监管。
在今年的城市商业银行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城市商业银行应尽快扭转投资超贷、表外业务发展过快的局面。这些业务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意味着隐藏的信用风险,这可能会影响金融安全。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2016年年会上,尚福林强调严格控制四类风险,其中一类是信用风险,要求银行将票据、债权、非标准投资和表外业务纳入统一的信用和风险管理。针对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银监会于上月发布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修订稿)》,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
前述监管者表示,在监管方面,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完善监管,堵塞监管套利漏洞;其次,表内外监管标准要统一,防止表内严表外松的现象;三是强化监管刚性,推进银行间分工体系和金融管理专业化。这位人士强调,“在流动性紧张和‘资产短缺’的背景下,我行的利润压力越来越大,空表外业务发展仍然很大,监管不能忽视市场规律并加以控制。”然而,在监督方面仍然存在困难。目前,表外业务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不同银行的做法也不尽相同,风险资产的计量监管难以规范。现阶段,表外业务主要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风险导向的原则回归其本质。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监管趋严 表外业务逐步回归本质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