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6字,读完约7分钟
证券时报网络。11月29日,
大宗商品测温的宏观经济学
接近年底时,已经运行了近一年的黑色产品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这一幕的背后是供应方改革和工业基本面改善的明显效果。借助宏观经济的温度计——商品价格,我们也可以衡量宏观经济的变化。
双焦缺货,黑色系统仍屹立在风口
经过双十一的短暂调整后,黑色产品最近又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其中,1701铁矿主合同上周上涨22.85%,11月28日上涨4.45%,至622.5元/吨,回到2014年8月的价格水平。该合约在过去13个交易日创下了5个每日交易限额的纪录。
与此同时,11月份钢材现货市场出乎意料地火爆。在环保和限产、任务检查减容、原材料价格飙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钢铁企业纷纷提高报价。
目前,钢厂已经无法弥补原材料的库存。通常,炼焦煤的库存约为12天,焦炭的库存约为10天。目前,库存比正常水平减少了5-7天。在国泰君安期货最近举办的黑色期货沙龙上,一位来自一家大型钢厂的人士表示。
据了解,双焦点的短缺仍在继续。一位来自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商表示,他最近订购了一万吨焦炭,但找不到高质量的货源。短期内,焦炭资源短缺的格局不会改变。
2016年,黑色商品出现了大幅反弹。根据文华财经监测,截至2016年11月28日,焦炭和焦煤指数分别增长232.3%和171.38%,而螺纹和铁矿石指数也分别增长83.48%和96.57%。
推动黑色商品期货上涨的因素首先来自供求的短期变化。煤炭产能削减后,下游钢厂库存很低,需要积极补充库存,导致供需矛盾出现大拐点,缺口大。海通证券与期货研究主管尚高定义了这一黑色反弹的逻辑。
除基本面因素外,尚高认为,本轮商品市场的启动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利时机。首先,经过五年的下跌,期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大幅下降。其次,这是自1998年、2002年和2009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第四次触及成本线。此外,在资产短缺的背景下,场外增量资金的进入,美联储加息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促成了大宗商品市场。
然而,与煤炭、焦炭和钢铁的基本面不同,铁矿石正面临高库存的压力。根据我的钢铁网络的最新统计,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库存一直保持在1.1亿吨以上。
铁矿石是黑色品种中基本面最差的品种之一,市场在这一节点大幅上涨,这有些出乎意料。面对近期的市场形势,杭州石翔实业有限公司出口事业部总经理顾晓峰感触颇深。目前,海外矿山的供应并没有减少,交货也没有缺货,港口和码头的库存仍在增加,这可以用汇率波动以及远月合同的修复来解释。
对于黑色商品的下一个趋势,南华期货的高级分析师王铁山仍然认为更多。他认为,商品价格连续五年的大幅下跌为供求关系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在黑色产品中,煤炭供应的下降远远超过需求的下降,一些品种的有效生产能力不足。据预测,未来三到五年,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将会增加,这将推动大宗商品牛市继续。
有色基本面改善消费超出预期
临近年底,铅、锌、铜、锡等金属行业相继举行年度峰会。与去年年底行业的冻结期不同,今年穿梭于会场之间的生产企业老板和贸易商多少有些自豪。
今年年初,我刚刚接手了公司的镍和钴业务。当时,7000多吨镍金属矿石被压在码头上,无法出售。仓库里满是货物,但现在没有存货了。去年睡觉的顾客今年有所恢复。一家大型国有矿业企业的销售主管表示。
今年以来,镍的价格大幅上涨,从2月份的最低价格7,550美元/吨上涨到12,000美元/吨以上,最近又回落到11,500美元/吨左右。
镍价上涨是由于今年精炼镍供应短缺。根据国际镍研究集团(insg)发布的数据,从1月到9月,全球镍市场短缺52,600吨。在印尼矿石出口禁令和菲律宾矿业环保整治的双重影响下,镍矿供应方出现了萎缩。今年1-9月,全球镍矿产量为150.41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约6.7%。
除了供应减少的影响外,镍价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今年需求强劲,预计短期内还可以。上海有色金属网镍分析师廖荣荣指出,镍矿的主要下游是不锈钢行业,而不锈钢行业的需求今年有了显著改善。
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不锈钢粗钢产量为1808.3万吨,同比增长11.43%。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为1351.14万吨,同比增长9.53%。
锌的供应也存在缺口。嘉能可世纪锌矿和立信锌矿的退出对锌矿的供应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锌成为最基本的有色金属品种。锌曾在最近8年达到每吨2895美元的最高水平。中信期货预测,锌的上涨趋势将至少持续到明年第一季度。
在下一阶段,需求表现将主导价格趋势。事实上,今年有色金属的消费超出了预期,尤其是在汽车、电力和房地产开发领域。迈克金属国际集团总裁何金碧说。
对于未来,上海卓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浩认为,这种有色金属的牛市周期只会在经历快速上涨后的短期内进行调整。
宏观经济回暖商品牛市还是继续
总的来说,经过多年的蛰伏,大宗商品今年开始大幅反弹。据文华财经报道,截至11月28日,文华商品指数今年已上涨近45%。
从高点看,始于2015年底的商品牛市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并将在2017年迎来第三阶段。市场焦点将从供应方转移到需求方,从国内转移到海外。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有色金属和节能商品可能会取代黑色体系,引领商品继续牛市。
在商品反弹的过程中,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正在见底并趋于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9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四年半来首次转正后,10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2%,超过了1%的市场预期。展望明年,上海证券(Shanghai Securities)分析师胡月晓认为,工业、消费和投资正在相继改善,内需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由于对财政收支、购买力平价项目和供应方改革政策的持续乐观,预计2017年中国整体经济将继续稳步、缓慢增长。
专家和行业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商品期货市场的反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宏观经济的回暖。这种中国商品的热情甚至感染了全球市场。除了原油和黄金,几乎所有其他商品都受到中国因素的影响。香港金地金融有限公司的施泰虎说。
兴业银行的张如铁(Rutie zhang)也认为,在供需不匹配的情况下,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正经历一轮周期性上涨。目前,美国对冲基金和大型养老基金仍在等待大宗商品,而中国基金则更接近市场前沿,积极寻找高回报和抗通胀的资产。
(证券时报新闻中心)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11月29日上海证券报要闻汇总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