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35字,读完约8分钟

随着外汇管理理念和方法“五个转变”的推进,外汇管理更多地转向事后监测、检查和监管,丰富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工具已成为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迫切要求。

构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从监控预警系统、控制工具等方面加强对跨境资本的反周期调控,发挥市场化手段的作用,建立流动性冲击防控机制,建立反周期资本缓冲工具抑制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跨境资本流动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冲击风险。积极应对和有效监管对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反周期监管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强调从宏观、反周期和跨市场角度评估和防范系统性风险,防止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风险在市场间扩散,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货币、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之间的政策平衡,是当前有效实施金融货币政策、构建宏观审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框架的迫切任务。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现实需要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和多个准入渠道,需要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近年来,随着外汇管理理念和方法“五个转变”的推进,外汇管理更多地转向事后监测、检查和监管,丰富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工具已成为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迫切要求。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1)宏观审慎监管有效弥补了微观审慎监管的不足。宏观审慎监管相对于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而言。在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外汇局在跨境资金监管中更加关注交易行为,按照业务种类和资本属性进行划分,并分别进行监管,如严格区分经常项目资金和资本项目资金,验证经常项目资金的真实性,批准资本项目资金的兑换等。由于涉外经济实体在经济运行中的高度相关性,特别是涉外金融机构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使得它们的运行存在很大的负外部性。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各银行的业务在地域、行业和业务类型上高度同质,由此带来的整体金融风险也在积累,这种积累随着经济系统的非线性特征而变得更加复杂。作为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一部分,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跨境资本监管也提出了“五个转变”,从过去的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转变,从事前监管向事后管理转变。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外汇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等价格杠杆,它可以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消除热钱套利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2)跨境基金宏观审慎管理注重总量控制。外汇管理的“五个转变”体现了从微观业务合规监管向宏观外汇总量控制管理的转变,即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转变。以事前审批为特征的真实性审计逐渐弱化,因为它完全围绕微观主体的单一业务,不具备全面管理的特征。以指标管理和规模配额控制为特征的量化管理工具可以直接调控跨境资本流动,是实现总量调控目标的主要手段,并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各个领域不断完善。如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和全面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已经实施,全面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实现了对外债的全面统计监控和系统风险管理。控制外汇总量的手段摆脱了微观行政审批管理的限制,在最大限度地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和赋予市场主体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了跨境资本流动的反周期管理。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3)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是资本管制的修正和替代。中国在特定时期的资本管制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和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种行政监管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应运而生,它不同于资本管制。资本管制限制一个国家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金融交易。当政府实施资本管制时,国内和国外的金融市场就会发生分化,导致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贷款利率不同。国内企业很难从海外筹集资金,或者融资成本上升。国内银行向海外企业放贷的成本也在上升,资金的跨境流动受到行政强制的阻碍。宏观审慎监管是根据交易定价的货币而非交易对手的居民性质实施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其功能是抑制过度借贷冲动和市场投机。资本管制政策可以打破资本流动和汇率贬值形成的恶性循环。在保持这一功能的同时,宏观审慎监管还可以打击资产价格投机,防范系统性风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推进,中国正在逐步弱化资本管制,逐步完善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思考

构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从监控预警系统、控制工具等方面加强对跨境资本的反周期调控,发挥市场化手段的作用,建立流动性冲击防控机制,建立反周期资本缓冲工具抑制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

(1)建立一个集监测、预判、分析和预警于一体的预警系统。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分析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基础。充分利用现有跨境资本流动监控平台和外汇局资本账户信息系统,建立跨境资本流动监控体系,定期评估资本流动风险,形成预判态势。建立监测和预警指标,针对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建立资本流动规模指标,包括进出口货物贸易和结汇与售汇的差距、直接投资增长率、外债余额增长率等。;鉴于跨境资本流动结构,注意资本期限结构、货币结构、行业分布等。,如进口支付率、支付与购买汇率、贸易信用比率等。,结合我国涉外经济运行,建立预警机制和建立应急预案;构建外汇局、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的协同监管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和成果共享机制,提供预警和协同应对能力。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调控跨境资本流动。各国在应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时,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减轻特定风险,从而提高政策的有效性。例如,对金融机构外汇敞口的限制既包括基于价格的管理工具,如根据即期外汇负债的净余额从央行提取无息存款准备金,也包括限制银行净敞口或总敞口的量化工具。当企业的贸易信用受到强有力的管制时,企业就会通过借入外债来满足资本运营的需求。此时,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外债进行监管,以缓解资本过度流入或流出的问题。又如,在监管银行资金时,可以将银行短期外债与外汇结售汇综合头寸的监管结合起来,允许银行短期外债规模超过目标,但需要通过增加外汇结售汇头寸来缓解资本流入的压力。加强资本流动的顺周期管理,增加资本流动的缓冲安排,根据经济金融周期各阶段的特点进行资本流动的逆周期管理。在脆弱性累积加剧、资本外逃风险加大的时期,我们运用融资杠杆率、风险集中度、流动性和期限匹配、资本成本等手段,对资本流动进行定期审慎管理。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3)完善宏观审慎政策管理效果的评价机制。宏观审慎管理通常基于相机选择,而不是固定的规则。宏观政策制定者不仅要有识别和监测系统性风险的机制,还要有评估政策效果的机制,作为决策的基础。衡量国际资本流动下金融市场的风险程度,通过以利率和汇率为核心的金融风险指标,构建全面的监控和评估体系;加强对资本流动总体情况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判断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风险点;建立资本流动风险预警和评估体系,加强跨境融资和外汇风险暴露的风险披露。建立外债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估机制,加强对外债权债务动态监控,有效防范外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等风险,重视非居民外币存款、贸易融资等短期外债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优化还本付息率、负债率、负债率等指标的核算。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四)进一步深化配套改革。第一,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结算中的比重,增加人民币的海外流通,扩大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协调和相互促进。二是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监管法律体系,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法律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体系,强化科学前瞻性外汇立法,提升外汇管理评价整体有效性。三是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真实性审查和本外币监管政策协调。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快速发展,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不仅会由外汇引起,还可能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企业通过人民币结算进行跨境套利、人民币贸易融资引发的外债等问题日益突出。未来不排除境外人民币大规模流入中国,这将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真实性的验证、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统计监测以及本外币监管政策的协调。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