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57字,读完约6分钟
在医疗健康(爱吉、净值、信息)和资产对冲的推动下,复星和上海医药(601607、BUY)纷纷海外收购保健品企业
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中国企业正在加快收购海外保健品企业。
据国外媒体报道,包括复星集团在内的中国企业有意收购美国健康食品公司通用营养中心(简称gnc)。该公司成立于1935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健康和营养产品专业零售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运动饮料和其他专业营养补充剂。
“现在这个消息只是一个市场谣言。我们不便评论。如果有进一步的消息,我们会通知。”复星集团总部的人在向《中国商报》记者提问时回答了这个问题。
十亿规模
这不是第一次有传言说gnc与一家中资企业有染。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早在几个月前,就有市场传言称,中国投资者希望与gnc合作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但当时合资公司并未涉及gnc的私有化和收购。
外国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这家总部位于匹兹堡的零售商最近几周会见了许多中国买家,以衡量其收购意向;包括债务在内,潜在的收购交易可能价值40亿美元。
作为全球医疗保健产品巨头,gnc于2011年第二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为13.77亿美元。这家以零售为导向的保健品公司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0多家实体店。
根据财务报告,gnc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2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为2.19亿美元,同比下降约15%。尽管当地市场增长疲软,但今年上半年gnc在中国的业务收入增加了350万美元,这可能是GNC打算“出海”的主要原因。
“中国保健品市场仍处于增长初期,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海外保健品公司在中国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普华永道医疗行业的合伙人孙超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报告称,随着城市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和环境问题的发展,他们预测未来五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将增加1000亿元,其中功能性食品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为海外保健品企业带来了机遇。
以7家海外保健品公司为例,即blackmores、gnc、康宝莱、nbty、nuskin、thevitaminshoppe和usana。2015年,其中四家公司的净利润有所增长,2015财年,NBTY扭亏为盈,净利润增长。澳大利亚保健品公司Blackmores排名第二,年净利润增长67%,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usana排名第三,净利润增长24%。
其中,作为海涛的“净红”,布莱克莫尔去年下半年在澳大利亚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73%,达到2.376亿澳元。该公司分析称,其对零售商的销售得到了中国游客和商人的支持。为此,该公司去年甚至聘请了体育明星李娜作为其代言人。
中国的资本推广
“中国消费者也处于转型过程中。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正在提高,他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也在加深他们的日常生活。”孙超说。
根据普华永道2015年的全面零售数据调查,中国近五分之一的消费者每天都在网上购物,而全球样本中这一比例仅为7%。同时,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购物战场延伸到海外市场,跨境电子商务购物,即海涛,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大数据研究公司的调查,预计2015年中国海涛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增长60%;海涛的人数可以增加到2400万。其中,海外保健品海涛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包括gnc、blackmores和swiss在内的海外保健品企业与中国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希望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培育。
与此同时,不仅是海外保健品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中国资本也渴望一试。近两年来,复星集团、上海医药、和胜源、王喜食品(000639,BUY)等中资企业都开始了相关的M&A活动。
“除了少数国内知名企业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外,国外保健品企业也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近两年来,中资企业并购海外保健品企业已有十余家。其中,上市的行业巨头很多,如规模上千亿的上海医药,年收入超过十亿的金达威(002626,Buy)。”苏利文大中华区总裁王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近两年来,中国资本加外国品牌的M&A模式层出不穷:2015年1月和2015年6月,金达威(002626.sz)分别以3500万美元和5.95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美国两大知名保健品公司博士通公司和维泰的收购;同年5月,南京中圣联合(03332.hk)和复星国际(00656.hk)以1800万美元完成了对新西兰食品和健康补充剂制造商古德健康的收购;四个月后,香港生物时代合生元(01112.hk)以近13.86亿澳元的总对价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著名保健品公司瑞士的控股股份。2016年8月,上海医药(601607.sh)宣布将以约9.38亿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公司维它科(ASX:Vit)60%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上市公司巨头在收购海外医疗品牌方面有所动作,很多民营企业也在争夺布局。以江苏爱兰德为例,该营养保健品公司自2010年收购北美第二大保健品公司ivc以来,一直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收购:2014年6月,收购美国加州营养公司adamnutrition。2016年3月,它收购了bloemhealthproductsb.v。荷兰营养行业的百年老店;三个月后,在2016年6月,它宣布再次收购非专利药品巨头佩里戈的美国营养业务。
“收购海外保健品公司的不仅仅是制药行业的企业资本。由于产能过剩,许多传统领域也在寻求转型。健康是一个热门方向,进入医疗保健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孙超表示:“此外,用人民币购买海外资产也可以起到汇率对冲的作用,保健品企业的现金流也不错。”
转型、拓展新业务、规避海外资产风险已成为中国资本青睐海外保健品企业的三大原因。
“上海制药以前没有涉足保健品业务,这次它也希望通过并购获得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机会。目前,对vitaco的收购尚未完成,我们预计将在年内完成交付。”上海制药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然而,在孙超看来,海外品牌要获得更大的市场并通过中国资本成功引入中国并不容易。“许多公司只认为这是一项稀有资产。收购后,收购后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计划。”他表示,相比之下,已经拥有销售渠道的中国资本方,如药店和电子商务平台,在收购海外品牌后,在销售渠道的后期拓展上可能更具优势。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中国资本“偏食”海外保健品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