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54字,读完约6分钟

连平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加快去产能进程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削弱市场需求,但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分析指出,宏观经济政策迫切需要平衡稳定增长与(港股00001)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关系,财政政策需要加快支出进度,加大对“短板”领域的支持;货币政策应该是中性和适度的,重点应该是通过与监管政策的合作,引导基金“从虚拟走向真实”。 昨天(10月19日),中国经济第三季度的成绩单发布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529971亿元,同比增长6.7%,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持平,稳步下降到政府工作报告的6.5%~7%的目标。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私人投资、社会消费、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均出现反弹和改善。加上此前公布的pmi、价格、用电量等指标,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迎来“暖秋”。

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中国银行(601988,BUY)(香港股票03988)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周敬通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与预期一致,主要得益于此前稳健增长政策带来的好处的释放,以及房地产价格上涨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增长。在下一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第四季度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在6.7%左右,在年初政府设定的目标范围内。

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一些经济指标已经反弹

从供给方面来看,前三季度的投资呈现出缓慢而稳定的趋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增速比1-8月加快0.1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低0.8个百分点。从第三季度的单月投资表现来看,7月、8月和9月的固定投资分别增长了3.9%、8.2%和9.0%,呈现逐月加速的趋势。备受关注的私人投资在第三季度也出现了积极变化。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2.5%,比1-8月增长0.4个百分点,9月份增长4.5%,比上个月增长2.2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认为,9月份投资大幅反弹,这与政府大力推进ppp项目有关。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和工业产品价格的反弹也提振了市场信心。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局长盛也指出,中国的房地产销售在gdp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月到9月,房地产行业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了8%。

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同时,盛指出,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同比增长13.3个百分点,说明需求结构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此外,进出口下降幅度缩小。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为175318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缩小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05.85亿元,下降1.6%,收窄1.1个百分点;进口74733亿元,下降2.3%,降幅2.4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交通银行(601328,BUY)(香港股票03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在外贸领先指数方面,波罗的海指数(bdi)和原油运输指数(bdti)在过去两个月都有所反弹。9月份,出口领先指数和出口经理指数继续上升至35.8点和39.9点。第四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和中国航运信心指数均有所上升

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产业结构调整是有效的

盛指出,进入第三季度后,工业用电、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均大幅上升,行业呈现明显的稳定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9月份的工业增长率低于上月。数据显示,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幸运的是,这一数字已经连续7个月高于6%,明显高于去年下半年,呈现稳定趋势。此外,从季度变化来看,工业稳定的趋势是明显的。第三季度工业同比增长6.1%,上半年同比增长6.0%。

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周敬通认为,尽管9月份工业增加值较市场预期略有下降,但今年整体表现一直稳步上升。下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保持在6%左右,这与“稳定”经济的基本面密切相关。

连平还指出,产能过剩影响第二产业的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但也能迫使企业转型升级(爱基础、爱净值、爱信息),促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事实上,《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产业快4.6和3.1个百分点,增幅分别为0.6和1.2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整个行业将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周敬通认为,下一步要处理好去产能与价格回升、去库存与去泡沫的关系,以及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以顺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经济模式的转变。

专家:全年稳定增长

在看到积极因素的同时,指出,中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作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仍很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仍不牢固。

连平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加快去产能进程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削弱市场需求,但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同时,微型企业生活条件差,缺乏有效的投资机会,经济增长基础和动能薄弱。总的来说,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能否顺利推进消除体制和制度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措施,是影响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这无疑需要合理的政策措施来护航。连平认为,在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要实施多方面的稳健增长政策;更多地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为民间资本创造更好的投资空空间;在充分发挥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服务业发展和消费增长(爱情基础、净值和信息),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启动一大批重大项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在货币政策方面,连平建议保持基本稳定。他表示,当前经济运行呈现稳定迹象,物价水平正在上升,不宜进一步采取过于积极的货币政策,在下调RRR利率和降息时应谨慎行事。最近,宏观环境有所改善,许多经济指标有所改善,经济运行稳定。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可能会小幅上升至6.8%,年经济增长率约为6.7%。

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周经纬向《商业日报》记者指出,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平衡稳定增长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关系。财政政策需要加快支出进度,增加对“短板”领域的支持;货币政策应该是中性和适度的,重点应该是通过与监管政策的合作,引导基金“从虚拟走向真实”。周敬通预测,第四季度和全年的gdp增长率预计在6.7%左右,在年初政府设定的目标范围之内。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宏观经济迎“暖秋”:GDP连续三季稳在6.7%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