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5字,读完约8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峰

通讯员张华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属连云港市管辖,是国内外著名的“水晶之都”。近年来,与“三农”密切相关的东海农村商业银行,重点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短、平、快”“种、养、加”项目,实现了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释放、回报、受益”,形成了贫困户、农村商业银行和政府“双赢”的局面。2016年上半年,共发放扶贫贷款5046笔,贷款金额6610万元,带动家庭平均收入增长1200多元,15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突出标准化管理,确保严格管理

围绕“四个一”,本行加强扶贫贷款规范化管理,通过组织体系、制度、档案、审批形式四位一体,确保扶贫贷款规范化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首先,建立一个“一”系统。本行成立扶贫贷款领导小组,明确董事长对准确扶贫全面负责,行长特别关注,分管副行长专职关注。20个农村分支机构成立了扶贫工作组和评级及信用初步评估小组,负责本乡镇的沟通协调、贫困农户小额信贷的调查、评级及授信工作,实现与贫困农户的一对一对接。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第二是制定一套“制度”。先后制定颁布了《东海农村商业银行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东海农村商业银行扶贫贷款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了各部门和分支机构的职责分工,明确了贷款贴息的对象、范围、金额、用途和标准,将对贷款贫困家庭的跟踪监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第三是建立一个“一”文件。为有效落实“一次审批、随用随贷”的要求,本行通过审核花名册、建立档案等方式实施了清单管理。本行明确要求在建档卡登记范围内发放扶贫贷款,贫困农户建档卡登记信息录入电脑锁定,发放扶贫贷款时要严格审核对象。同时,要调查核实贫困家庭,看劳动力和生产力,问情况,听想法,找到贫困的根源,知道贫困的来源,准确掌握贫困信息。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第四,设计一个“一体式”的审批表。一是通过与乡镇干部交流讨论,研究制定扶贫贷款发放程序,确保扶贫贷款发放到贫困家庭,避免欺诈违规行为。

突出业务发展并确保“发布”

2013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行党委将金融精准扶贫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任务,加大扶贫贷款投入,实现扶贫贷款的井喷式发展,保持了近年来的发展势头。2012年,扶贫贷款仅222笔,共计234万元;自2013年以来,共发放扶贫贷款24226笔,贷款金额3.02亿元。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第一,严格评估,零敲碎打的合同。为做好扶贫贷款的准确发放工作,总行制定了“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覆盖面广、无死角”的工作计划,并带领各部门、支行、支行逐点落实责任,实现“人人负担重、人人有目标”。同时,扶贫工作将纳入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年度考核范围,三农业务部将每月对扶贫工作进行排名,并对前三名的分支机构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在扶贫工作中失职、作风不切实际、工作推进不力的人员加大严格问责力度。为减轻支行信贷人员的思想负担,本行适当提高了扶贫贷款的不良容忍度,并对履行职责的支行信贷人员进行了尽职和豁免安排,较好地解决了基层人员“不敢放贷”的问题。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第二,积极对接,银行与政府联动。本行积极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县委、县政府会同财政、扶贫等部门和乡镇召开会议,制定发放小额扶贫贷款的计划和考核办法,将扶贫贷款的有效性作为乡镇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要求乡镇指定负责人配合本行做好政策宣传和客户信息收集工作。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第三,宣传和广泛宣传。银行在村部和村主干道上张贴扶贫清单,进行公示;同时,通过村干部的配合,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使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真正落实小额贷款扶贫惠民的政策。本行要求各分行结合“三进三送”活动,深入贫困村和贫困家庭,深入每个家庭,实地了解贫困家庭的需求,公布贫困家庭名单。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突出并优化服务,确保“快速运行”

针对扶贫贷款额度小、覆盖面大的特点,本行努力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实现扶贫贷款便捷办理。

首先是简化流程。对于10000元以下的贷款,对符合“东海县低收入农户备案卡名单”条件且有扶贫贷款需求的农户,将通过信贷、自然人担保、联合担保等方式直接发放,并随时提供。有扶贫贷款记录的扶贫农户不需要调查,直接贷款;我们将向大户发放5万元贷款,帮助完善相关协议,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并全力支持发展和繁荣项目。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第二,现场服务。为了方便农民,提高效率,本行合理安排人员、时间、上门服务,统一办理各村贷款,不仅增加了农民贷款的积极性,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提升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

第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各支行建立了扶贫小额贷款绿色通道,优先发放,并实行限时结算制度。在向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申请贷款后,账户经理在两个工作日内给他们结算,这有效地推动了小额扶贫贷款的推出。

突出模式创新,确保“善用”

本行在关注扶贫贷款管理和发放的同时,更加注重扶贫贷款的使用和效益,以精准扶贫为目标,积极探索扶贫贷款发放模式,通过产业、合作社和大户带动贫困户,激发扶贫目标的内生动力,将“输血”扶贫转变为“造血”扶贫,确保扶贫贷款使用得当,取得实效。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一是实施“产业+贫困户”模式。东海是一个特色农业县,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如草莓、葡萄和鲜切花。这些特色产业规模大,影响力大,在周边地区形成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大部分产品都是以自产自销的方式销售,贫困家庭很难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为此,本行通过扶贫贷款引导贫困户参与当地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本行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着力研究扶贫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支持重点产业。在重点产业的支持下,双店鲜切花种植基地、石梁河万亩葡萄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项目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职业农民和专业村,带动了一大批贫困家庭就业、增收和脱贫。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二是实施“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东海县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全县自发成立了1300多个专业合作社,涵盖苗木花卉、畜禽养殖、蔬菜种植、水稻小麦种植等。基于东海县良好的合作社发展基础,本行积极依托合作社推进扶贫贷款。通过向贫困家庭发放扶贫贷款,贫困家庭可以用资本加入合作社,贫困家庭可以通过合作社致富。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三是实施“大户+贫困户”模式。村镇主要农户与银行有长期融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引导、强化服务等措施,从点到面给予农民技术和信息支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通过大户的帮助,扶贫贷款使2483户贫困家庭受益。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强调严格防范风险,确保“恢复”

在发放扶贫贷款过程中,本行严格防范信贷风险,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严格控制“三查”。截至6月底,扶贫贷款回收率达到99.56%。

首先,结束贷前审查。开辟绿色通道,指定专人负责扶贫贷款,通过入户调查核实贫困户基本情况,提高符合条件的借款人的风险意识。认真审核贷款材料,及时办理并提交相关手续,为贫困家庭提供便捷优质的全服务贷款。

第二,优质贷款服务应该关闭。贷款发放后,积极联系贫困户所在的乡镇和合作社,定期组织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确保贷款项目的有效实施。通过回访,及时宣传优惠政策,同时对部分经营状况不佳的贷款户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并找出原因,使贫困家庭尽快走出困境。

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第三是保证好贷款后的安全。对于贷款即将到期的贫困户,应通过电话和走访的方式提前一个月提醒其按时足额偿还贷款,使扶贫贷款资金不致流失,专项资金得到充分落实,确保扶贫贷款支持政策真正落实。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一家县农商行的精准“扶贫经”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