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5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里约奥运会正式闭幕,围绕奥运会的话题也告一段落。在本届奥运会上,除了“野性的力量”和中国女排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两个“热门词汇”之外,从争夺第一枚奥运金牌开始,媒体就开始讨论所谓的“唯金牌论”和“不唯金牌论”。过去两天,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指出:“‘金牌理论’是错误的,说‘金牌数不重要’也是错误的。”在郎平的带领下,女排扭转了局面,在连续三场失利后赢得了冠军,30年前的“女排精神”又回到了奥运会。
博尔特、孙杨和美国男子篮球梦之队参加奥运会必须以金牌为目标。毫无疑问,凭借《野性的力量》走红的一定不是冲着金牌来的,所以她在进入决赛后大喊“非常满意”。奥运会本身注重参与。每个参加奥运会的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他们能否赢得金牌取决于他们的实力。当然,体育比赛的戏剧性在于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郎平三年前接手的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肯定没有把金牌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总有不可预测的比赛的可能。郎平将自己定位为职业教练,领导恒大和国家队。她的经验和天赋没有什么不同,她不需要太多非运动和非专业的颜色。
毫无疑问,奥运金牌是许多参加竞技体育的人的梦想。就像在农村金融领域一样,许多农村金融供应商也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最大的机会。众所周知,就像参加奥运会的人有自己的位置一样,他们在参与农村金融市场时也应该有自己的优势。一直以来,从监管部门到涉农金融机构,从各行业主管部门到各级政府,都在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中努力建立规则、推进改革、创新。这些行动的初衷很好,但在实施和推广中往往会出现不尽人意的情况。事实上,上述机构缺乏的是一种对市场的“专业态度”。与我刚才所说的相比,这种专业态度是合理的,即各方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都应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众所周知,农村金融主体的明显特征是多元化和分化。就像奥运会一样,比赛项目和规则是可以计划和统一的,但是参加比赛的人肯定是很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目标和要求也会不一样,这意味着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不是所有人都应该把冠军作为唯一的目标。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生态中,每一个主体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位置。笔者习惯于将农村金融比作一个“整合共生”的生态环境。竞争是相对的,每个科目的优点或缺点都很明显。重要的是参与生态建设和改善的价值取向。
另一个与奥林匹克有关的著名格言,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之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是100多年前由顾拜旦的朋友、奥林匹克之父狄东提出的。“更”字透露出一种不断超越和挑战的含义,这与人类体育的内涵和精神高度一致,但“更”字的比较对象是谁却非常重要。笔者明白,这个口号是为全人类而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挑战和进取精神的综合体现。这种精神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也不是现在大家关注的金牌榜的体现。
什么是农村金融的“更快、更高、更强”?首先,这应该体现在全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极大地促进了“三农”的健康发展,各类金融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创新,以普惠金融理念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第二,金融与工业、金融与生活、金融与社会的融合越来越好,社会环境越来越好,农村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创造了“新农村、新城镇、新生活”的良好形式;此外,要充分利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机制创新等创新手段,打造农村金融领域更具活力的发展平台,给市场一个公平高效的发展环境,让弱势群体获得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选择。
总之,追求奥运金牌不是每个参加奥运会的人的唯一目标,也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农村金融领域的目标衡量也不是争夺“老大”的位置,而是在相似的价值取向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目标的策略。追求金牌或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是可以理解的。同样,农业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也应该有持续改进的意识,加强自身的自我完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多有利的机会。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金牌“唯与不唯”都合理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