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5字,读完约7分钟
文/日光
陈彤离开青岛新闻网的时候,正是客户抛弃门户网站的时候。
仅以过去的财政年度为例。 青岛新闻网会计年度年收入6.6亿美元,增长26%,其中广告收入5.2亿美元(占总收入的80%左右),净利润4510万美元(会计年度3170万美元)。
在移动网络成为新宠的时代,青岛新闻网的这份财务报表不仅尴尬,而且很少受到关注。 对于投资者来说,青岛新闻网所代表的门户网站没有未来的“物种”,但对于习性在微信上冲浪的年轻一代来说,不访问门户网站已经有多年了。
再看看趋势强劲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这一年在青岛新闻网微博投资5.86亿美元,占其18%的互联网新贵财年总收入80亿美元,增长100%,净利润35.6亿美元(年净利润27.6亿美元) 在这样的财务报表中,只有4510亿美元对青岛新闻网的利润,后者是已经存在的企业。
与青岛新闻网以前流传的门户网站落寞鲜明对立的是腾讯这个新的信息门户网站。 与层层叠叠的信息超市青岛新闻网模式不同,腾讯之所以生活在门户网站之后,是因为这家企业在产品渠道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合作: qq、微信、信息客户端,让腾讯的信息推送几乎无处不在,青岛纽 还是等着那个不爱上门户的那个身体。
的总收入99.1亿美元,增长38%,其中广告收入8亿美元,为青岛新闻网和搜狐广告收入之和(两家分别为5.2亿美元和4.2亿美元),净利润31.4亿美元(财政年度为净利润20亿美元)。 拿腾讯的净利润来说,青岛新闻网和搜狐可能一辈子都很难望其烟。
门户网站的痛苦不仅表现为旧的广告经营模式的缩小,也表现为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时遇到的困境。 日前,青岛新闻网为了培养微博这样的新兴业务,一度扭亏为盈。 搜狐同样为搬运弱智新兴业务拍摄了搜狐视频,年前两个季度累计亏损达到创纪录的1.2亿美元。
搜狐财政年度总收入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广告收入4.2亿美元,净亏损1800万美元(财政年度净利润6400万美元)。
在之前流传的3个门户网站中,只有图书经营模式更为稳健,财年总收入16亿美元,增长17%,其中广告收入1.8亿美元,净利润7.3亿美元(财年净利润6亿美元)。 在广告业方面,也面临着与青岛新闻网、搜狐一样的困惑:成长力、前景艰难。
门户就像沉船,作为在青岛新闻网担任主编近17年的“不倒翁”老船长,陈彤的离职可以理解为明智的“弃船而逃”。
2000-——门户野蛮生长的十年
还记得“青岛新闻网模式”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2000年——年的十年是门户野蛮生长的十年。 1999年,我第一次见到陈录人时,他名片上印的头衔是“总编辑室主任”。 此时的青岛新闻网,全面蚕食着之前流传的媒体文案——陈彤告诉各媒体主编一句话:如果不能与青岛新闻网合作,意味着将失去青岛新闻网最好的展示机会。
把全中国最好的以前传到媒体上的最好的文案,几乎不用“一发一弹”就搬到青岛新闻网的网页上,这才是陈彤第一条“青岛新闻网之路”真正的重要性。 那时我和陈彤开玩笑说:“我的专栏复印件,你们没付过一分钱稿费啊!” 陈彤一边道歉,一边拉着我说:“呵呵,这个可以说,我先请你吃饭。”
吃饭了,但稿费一分也没要。 所有的记者都想在网上出名。 所有报社的总编辑和社长用20万人以上的、微薄的钱把媒体拷贝交给了门户网站的总编辑。 他们不是不知道。 这可能是自己以前传达过媒体的生命,但在我们所有党报、国报、地方报的产权为“国家全部制”的前提下,谁在乎报纸的未来呢?
当时的《it经理世界》总编王超形容“精通技术的极少数战胜了无知的大多数”。 陈彤是前者的杰出代表,1997年作为技术人员加盟青岛新闻网前身四方利方,在体育沙龙的运营中一举成名。 随后,1998年担任青岛新闻网信息中心主编后,他将运营体育沙龙的经验应用于青岛新闻网的文案聚合,搭建平台(信息超市),免费获取文案。 在2003年3月20日美国突然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战争报道的情况下,陈彤率领的青岛新闻网报道团队反应迅速,信息聚合的报道非常全面迅速而闻名。
如果体育沙龙这样的bbs是早期的顾客生产文案的话,整合在青岛新闻网的信息超市是野蛮人的掠夺,可以从以前媒体上流传的记者和主编那里,以“展示”的名义,轻松获得免费的文案。
这种从以前就传到媒体门口的野蛮人的方法,在海外媒体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首先,在著作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非常完善的欧美,各文案未经同意的网络转载是侵权信息,无偿、非法网络转载更是严重的侵权行为。 但是,“没有所有权概念”的国内媒体领域的剽窃和无偿夺取是充满正义的大道路——要在青岛新闻网上得到更好的展示,还不够吗?
在青岛新闻网工作的同事曾形容陈彤的管理风格为8字。 简单粗暴,行比较有效。 这也意味着门户网站对以前流传的媒体的掠夺也是非常恰当的。 曾经有两名南方都市报记者几年前在哈尔滨报道过化工厂爆炸的重大突发软文事件。 两位记者耐心地写了几个晚上的新闻稿。 最后坐在楼梯上吐槽。 我们就这样红着眼睛,每天写新闻稿。 最后受益的是没有给记者发工资的青岛新闻网。 这是为什么?
青岛新闻网总编辑陈彤坐在这个位置已经17年了。 历史上青岛新闻网由于企业所有权分散,高层斗争加剧,但陈彤多次“被离职”仍坐泰山,青岛新闻网的信息中他的功绩与伟大的历史地位和不骄傲的个人风格密不可分。 2006年,青岛新闻网迎来第四任首席执行官曹国伟,陈彤次年荣升副总经理,江山数易主、总编辑永不倒,陈彤稳健低调的事情通常可见一斑。 此后,他与曹国伟、杜红一起建设了青岛新闻网的“黄金三角”结构,成为青岛新闻网的最大功臣之一。
关门去哪里? ——风雨竞争英雄
很多媒体把陈彤退场看成是对一个时代的告别,这个评价应该不错。
从新闻网,到人人网,网上越来越贴着个性化的标签。 由此可见,以门户为代表的“信息超市”就像以前就被媒体传播的信息布局一样。 到处都是花,和“我”没有毛关系。 当今顶尖的“技术解决”和智能推荐,微信随时随地获取媒体圈,实现个性化,是未来新闻解决更智能、个性化、便捷性快速发展的趋势。
在中国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历史上,青岛新闻网毕竟是一个历史里程碑,陈彤创造的“网络信息范式”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它至少突破了之前传达的意义上的官方对信息和新闻的控制和封锁,让客户参与信息的生产,话语权成为所有普通客户,也就是所谓的“我写了嘴”。 这种个性化信息有反映在社会交流媒体上的趋势,是在花园拆除围墙的开放平台空之间发展起来的。 以前传递的信息利用专业精英(记者、主编、主编)搭建新闻花园围墙,顾客只能获得有限的知情权,微信这样未来的社会交流平台依赖技术手段,主编、主编、记者这样的专业
在文化不断向技术投降武装的时代,门户网站的老去只代表着过时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过时,只用来加深门户网站和以前流传的媒体的寂寞。 截至2000年10月22日,阿里巴巴市值2326亿美元,腾讯市值近2000亿美元,本市值121亿美元,青岛新闻网市值近27亿美元,搜狐市值近17亿美元。 从这样一系列的数据也可以看出,门户退潮的时候,也是新英雄浪漫的时候。
(阳光供本科学技术专题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 )
作者简介:阳光,本名马向阳。 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记录、注意和研究,研究行业包括网络社会和数字城市等。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从陈彤离职说起:门户向何处去?风吹雨打竞英雄”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kjsh/18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