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7字,读完约3分钟

文/李儒超

6点多,预定8点下线的“红包照片”就这样在不清楚的状态下结束了不到2个小时的一生。

“红包照片”是把微信朋友圈原本清晰的照片涂在全屏马赛克上,只有发红包的人才能正常解锁。 不久,各路客户不甘寂寞,上演了微信的力矩雾。

事实上,虽然不到两个小时,但这期间的刷屏数据量却十分惊人。 在这“失去”的两个小时里,谁能正常地用微信的力矩看到正常的东西? 嗯,你的手指有一段时间很酸。

我们先来分析“雾霾”到底错在哪里。

1、新闻流的正常流向是这样自爆的吗?

一般来说,微信的用途大致分为联系情感和商务交流两大类。 两个维度的用途进一步分为浓淡两类,深层次通常为1v1聊天或群聊,浅层次通常在于WeChat的力矩的“点赞”回复。

微信朋友圈,作为微信浅层社会交流的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证其新闻流的正常流动。 有感情的人想看看家人朋友是什么动作,但在工作场合越来越追求有用的新闻筛选。

这应该与深层社会交往的用途隔离开来。 在wechat-communication的圈子里,你只能给谁看(当然,充分利用团体也非常麻烦)。 因为在wechat-communication的圈子里公开的是指向性不明的新闻。

这既有限定发红包这个特定目标的行为,也自然有天然的障碍。

本来,wechat各维度的功能面向不同诉求多年来正常发挥作用,但“阴霾”的存在搅乱了他们。 另外,许多无用新闻的存在直接瘫痪了拍摄微信的功能,尽管不愿参与的人,也无端卷入其中。

自己确立的成熟产品模块的定义,自己破坏的本来正常流通的新闻流,也自己破坏。 据说是年度最牛自爆! 企鹅爸爸应该给“雾霾”的产品候选人颁发年终奖!

2、什么都不对称,玩什么?

定义完产品后,您将返回到客户级别。

在这股“雾霾”热潮中,我们可以看到客户的参与度非常高。 客人的爱很好。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仔细想想,“喜欢”这个功能的人,基本上都是发照片的人,对于看普通照片的顾客来说,很多人不想为此付费。

在这里,我们想把“红包拿出来”的行为表达为“付款”。 从古往今来的意义上来说,出于各种人情目的寄送的红包,本身就是无关利益的事件,据推测,在去年新年的红包中,微信团队尝到了人情维持类产品的甜头。

但是“雾霾”的半强迫性体验,早就和“人情”背道而驰了。 付费看照片比所谓的红包照片更准确。

从这样的人情出发,做出与人情无关的商业产品,不能说是悲伤的。 另外,作为具有“盈利能力”的照片产品,“阴天”的体验是负面的。 你能说明自己的照片有价值吗?

你不用看卖黄图的各种小微商们,帮我预览一下图包?

新闻不对称,以及微信朋友圈存在的顾客支付意愿不对称,使得“阴霾”几乎成为微信存在以来最大的“毒瘤”。 事实上,只要将该产品的适用面积从WeChat的力矩转移到私聊和微信群,结果可能会好很多。

但最终,基于微信产品猴子的机智,我们看到了估计是历史上最混乱的微信。 发照片的人的贪婪和看照片的人的悲伤,共同构成了这场闹剧的美好风景。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发红包看照片,微信到底错哪儿了?”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kjsh/1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