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4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释说,选择上述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主要考虑是,根据《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办法(负面清单)》的通知的要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准入管理体系。

两部委发布新规 津沪闽粤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4月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行)》(以下简称《草案》)。

所谓市场准入否定列表制度,是指国务院明确列出行业、领域、业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禁止和限制在中国的投资和经营,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和企业,各种市场主体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两部委发布新规 津沪闽粤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这两个部门提议,该草案将在天津、上海、福建和广东省及直辖市试行,直至2017年12月31日。

根据去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将于2018年正式实施。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分析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制定或实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随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实施,一个完整的政府责任清单体系将很快建立起来。

有328个否定列表

草案列出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和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企业等328个消极市场准入项目,包括96个禁止项目和232个限制项目。

其中,引人关注的是,草案提出金融领域有两个禁止准入的事项:禁止商业银行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业务,禁止未按照《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的个人和保险机构经营保险业务。

金融业有16个限制准入事项,包括:未经许可或资格,不得设立金融机构;未经许可,境内市场主体不得投资境外证券期货业务;未经许可,不得发行债券或从事债券业务;未经许可或资格,不得从事特定的金融业务;未经许可或者资质许可,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证券期货服务和支付业务;未经许可,不得发行股票;未经许可,不得从事特定的上市公司并购;未取得资质不得从事人民币印刷业务;未经许可或资格,不得经营、捆绑和流通人民币。

两部委发布新规 津沪闽粤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解释草案时强调,草案所列项目来自国务院各部门。尽管他们被反复筛选,但他们不是最终名单,这主要基于三个考虑。

首先,国务院正在全面推进“发布、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改革,草案中的行政审批项目和执业资格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其次,一些部门提出的个别项目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设置依据没有调整,暂时难以删除,需要在试点中彻底清理,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修改和废止。

第三,个别事项属于《意见》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规定但需要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新设事项”。根据《意见》的要求,应当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提请制定或者修改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

两部委发布新规 津沪闽粤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同时,草案明确,自2016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取消、增设或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决定修改《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政府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对禁止和限制市场主体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做出新规定的,以最新规定为准。

两部委发布新规 津沪闽粤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强调,根据降低创新和创业门槛的原则,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形式和新商业模式不应紧急纳入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

四个试点地区需要提出实施方案

该草案将在天津、上海、福建和广东试点。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释说,选择上述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主要考虑是,根据《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办法(负面清单)》的通知的要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准入管理体系。

两部委发布新规 津沪闽粤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这四个地区都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选择他们作为试点,不仅体现了典型性和代表性,也体现了创新性和前瞻性。”沈荣华解释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特别强调,四个自由贸易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不仅要符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办法(负面清单)》的122项要求,还要按照国民待遇原则,符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328项要求。

两部委要求试点地区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意见》和《草案》,提出试行市场准入否定列表制度的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根据草案,试点期间,试点地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改革进展和各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适时提出调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完善草案的建议。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两部委发布新规 津沪闽粤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