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8字,读完约3分钟

对于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需求强度来分析宏观经济走势的“三驾马车理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说过,这种分析方法存在重大缺陷,它采用短期需求分析方法来解决中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那么,从中期和长期来看,如果不是“三驾马车”,经济增长的引擎应该是什么?供应方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平衡供应方改革和需求方管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子论坛上,经济学家就上述问题发表了看法。

“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不断提高生产力,这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不断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需要投资。在短期内,它已成为一个投资增长的会计统计公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如果投资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收入也会增加,消费也会增加,这将有助于经济增长。

“三驾马车论”再思考:把握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平衡

林毅夫认为,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长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同样重要。如果我们想关注供给方面的改革,投资增长也至关重要。

“消费、投资和出口在任何时候都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问题是谁将决定投资、消费和出口。”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表示,讨论“三驾马车”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政府一直在投资和消费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陈志武强调:“刺激政策可以在非常时期使用,但在正常时期,我们必须给空市场留一些空间。”

“三驾马车论”再思考:把握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平衡

陈志武认为,通过强调供应方改革,我们可以纠正过去对“三驾马车”的过度依赖,同时更多地关注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化等问题。通过改变视角,我们可以更多地思考中国经济面临挑战的实质性问题。

林毅夫说,供应方改革最理想的形式是提高供应方的效率。在“三比一、一减一补”的五项任务中,首先要强调的是对缺点的补充。例如,高附加值制造业是中国的一个缺点,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品的进口量达到1.4万亿美元。如果先进行供应方改革,弥补不足,创造条件增加这方面的投资,需求就会增加,过剩的产能就比较容易解决。

“三驾马车论”再思考:把握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平衡

“弥补不足,降低成本,进而通过分权和分权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而库存、过剩产能和杠杆率也会降低。”林毅夫说。

对于国际贸易量的下降,中国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这种现象不能视为坏事。中国国际贸易量的下降实际上反映了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

“在中国过去的贸易中,有许多所谓的加工贸易,即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在中国加工和组装,然后出口,而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出口都是贸易。如今,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许多需要从世界各地进口的制成品现在都在中国生产。”龙永图说,过去许多国家的产业链很长,但现在产业链缩短了。尽管制造业零部件的国产化趋势大大减少了加工贸易进口后的再出口,但这对中国和许多新兴国家都是有利的。

“三驾马车论”再思考:把握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平衡

关于全球贸易是否会“见顶”的问题,龙永图认为,中国过去侧重于加工贸易,但现在已转向正常贸易,这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有关。如今,许多过去依赖出口自然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未来全球工业化的一部分,全球贸易格局也将随之改变。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三驾马车论”再思考:把握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平衡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8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