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57字,读完约9分钟

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社区发展和治理的统一规划,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社区建设水平、社区贫困人口基本社会服务水平、社区基本社会服务水平都有所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全市老年人、贫困人口、残疾人、特殊群体儿童等400多万服务对象的幸福感。

加快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深入实施市委“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养”的重大规划,创新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颁布《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意见》,同步出台三项配套实施计划,推进社区养老、养老膳食救助服务体系建设和老年家庭转型。“1+3”文件提出了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深化家庭和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一体化和创新发展、增强政策支持能力等具体改革措施。2019年,全市将补贴1万户老年困难家庭进行老龄化改造,设立200多个老年食品救助服务点,城乡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65%。

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印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贫困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意见》。补贴范围从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扩大到低收入边缘家庭的中度和重度残疾老年人。对家庭和社区低收入家庭的自理老人,低收入边缘家庭的中重度残疾老人,每年给予600元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中残和重度残疾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给予300元和500元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比原标准每人每月增加100元。符合条件的补贴领取者将在获得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补贴的基础上每月获得200元的补贴。补贴以养老服务券(卡)等非现金形式发放,由区(市)县具体组织实施。2018年,全市将为45600名贫困老年人提供3285.2万元养老服务补贴,为40万老年人提供3.9亿元养老补贴。

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深化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改革,新建社区疗养院61所,建成社区疗养院200所。城乡新建社区日托中心207个,累计建成社区日托中心2621个。向老年人提供了290多万项“六助”服务,包括膳食、洗浴、清洁、步行、医疗和急救服务。编制完成养老地图和养老机构地图,整合老年人基本情况、养老服务需求、老年资源布局和服务清单等。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将覆盖各区(市)、县,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继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改造农村敬老院2452张床位,资助193家养老机构购买责任保险,资助和培训1000名老年职工。我市温江区、武侯区、金牛区、邛崃市先后被评为国家智能健康养老示范基地。金堂县的农村养老改革实践得到了民政部的肯定,并由省委改革办公室公布。

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加快提高社区建设水平

市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快乡镇(街道)职能转变、推进城乡社区发展和治理的实施意见、优化和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指导意见、社区居民会议议事规则和工作指引等制度。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按照“三有一开”标准,引导300个老庭院建立和完善自治组织,推进庭院(社区)公共空房间建设,建设庭院(社区)微型中心,满足庭院(社区)党建、居民自治、互助交流等多种需求。,并促进旧庭院的改造。印发《城乡社区总体建设实施意见》,资助339个市级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居民融合,美化社区环境,服务村庄振兴,促进新经济发展。共有273个社区支持基金,筹集资金1255万元。我市武侯区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社区基金会。武侯区和庆阳区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通过最终验收,成华区获准开展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武侯区两个社区和温江区一个社区被评为全国100个社区的优秀工作方法。

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市、区(市)、县、街道(乡镇)三级社会组织培育体系,搭建25个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开展273次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依托市社会组织第二综合党委的指导,成立12个社会组织党支部,并选派33名党建指导员到社会组织工作。这个城市有11,500个注册的社会组织。印发实施意见,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加快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组织实施社会工作者专业培训和专业水平考试。2018年,全市3619人、13000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和188万名注册志愿者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水平考试,成为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加快完善社区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将实施社会救助促进计划。该市的最低生活水平将会提高。中心城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提高到家庭月人均收入700元。郊区市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家庭月人均收入650元。该市的平均增长率将为13%。为细化救助分类,扩大救助范围,印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民政低保边缘困难人员救助机制的通知》。月人均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0%的被确定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边缘对象,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0%或100%以上的被确定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边缘对象,并提供相应的救助政策。为解决家庭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夹心阶层”难以享受救助政策的问题,建立了创新的“贫困家庭支出救助制度”。改变以往只将收入和财产作为认定标准的做法,将刚性支出超过收入和财产的贫困家庭纳入援助范围;它不仅包括该市登记居民和居住证持有人的家庭,而且包括在上述家庭中共同生活的未登记父母、配偶和子女。将以支出为基础的医疗救助费用的范围扩大到个人住院费用总额在4万元以上的所有费用,不仅体现了救助政策自下而上的性质,而且有效地解决了重大疾病患者个人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扩大了费用补贴的范围,提高了救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使更多的贫困人群得到救助。2018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为71100元和114000元,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65亿元,城乡补助分别增长19.8%和27%。共投入3.48亿元,救助贫困人口3.37万人。向46900名困难群众提供了临时救助,支出4624.2万元。向37.8万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救助,支出2.33亿元。补助63500名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4200多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照顾补贴2.34亿元,惠及残疾人184.5万人。

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印发《关于完善积极找困难人员工作机制的通知》,将因突发事件、事故、重大疾病、失业、下岗、教育经费支出过多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人员纳入检查范围。依托基层网格服务管理系统开展检查,确保人民群众在遇到基本生活困难时能够及时申请和获得相应的救助。开展了“冬送暖”和“送爱找亲、安置”专项行动。已经进行了7000多次街道巡逻,169名长期滞留在救济管理机构的流浪乞讨者找到了家园。开展“共同监护、陪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全部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委托监护人签署责任确认书。建立特殊群体儿童巡逻看护工作机制,指导乡(街道)、村(社区)全面调查,定期走访特殊群体儿童,及时掌握基本情况,实施准确的看护和保护。全市孤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贫困儿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20%,福利机构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00元,散居孤儿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00元。贫困儿童生活补助标准同步提高,生活补助按照分散在社会的孤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0%(一类)和70%(二类)发放。

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推进社会关怀和救助、慈善事业和社会救助的融合发展。制定了《社会关怀和救助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建立了7.8万份贫困档案,救助贫困人口9.1万人,提供资金和物资1800多万元。慈善机构加快了它们的发展,有21个新的命名基金和150个社区小额基金。全市筹集慈善资金和物资3.2亿元,投入慈善资金和物资3亿元,实施救灾、助学、医疗等慈善项目390个,救助贫困群众8.7万人。成功举办公益慈善交流,评选出首批10个慈善社区。在中国好城市大会和第五届城市慈善指数大会上,成都市慈善指数在全国排名第九。

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加快提高社区基本社会服务水平

为促进成都天府国际空港口新城的发展,成都高新区三岔镇等12个乡镇按程序增加了街道办事处标志。命名了229个市政道路、桥梁和地铁站的名称,并标准化了320个名称。第一次在全国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审查和入库验收,普查档案归档工作被评为全省试点示范。进行地名地图、目录、记录等的编制。指导申报国家“千年古县”和“千年古镇”。浦江县被评为“千年古县”。完成14次县级行政边界联合检查,创建3个“安全边界”婚姻收养登记的规范化和便捷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登记结婚19.6万对,新结婚证6.5万份,收养登记204件。

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多部门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严格执行殡葬惠民政策,发放补贴和殡葬惠民补贴4300万元以上,符合条件的殡葬人可以免费选择基本殡葬服务。利用清明节等群众聚集祭祀的场合,广泛宣传和开展绿色、文明、环保的祭祀活动,积极开展节地生态葬。中国是第一个发布城市综合减灾能力指标体系和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国家。有49个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9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获得批准。

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原标题: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成都围绕社区发展治理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四个层次”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