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镍元锦)连日来,北京持续笼罩在浓雾、阴天中。 北京市气象局5日晚宣布,除纬向环流、静稳定、高湿等气象要素外,还通过三方环山“簸箕”的地形,共同促进了地区污染物的积累,成为最近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外部原因。
北京市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张英娟博士5日晚接受采访时说,自去年12月16日以来(截至去年1月4日),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气温高”、“湿度大”、“冷空气活动少”、“北风少”、“雾天多”。
“其中,北京地区的平均气温为-2.4℃,比常年同期高1.6℃,为1981年以来同期第六高的值。 其间,展望台出现雾的天气为9天,明显多于常年同期( 0.9日),为1981年以来第二高的值,比去年同期( 11日)少。 ”。 张英娟说。
北京市气象台长、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乔林说,“纬向环流”、“安静稳定”、“高湿”等不利的气象外因“堆积”,促进了雾、霾的持续。
一是环流形势促进雾、霾的维持、快速发展。 北京地区出现持续的雾、阴天天气,第一与大规模环流背景密切相关。 年12月16日至21日,年12月30日至年1月5日,中国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这种形势不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北地区。
二是静稳定条件有利于维持、增强雾和阴天。 年12月30日至年1月4日,北京地区位于“高压后部”,大气安静稳定,中层变暖明显,白天地面气温高,有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 夜间辐射降温明显,形成“贴地逆温”,污染物垂直扩散,非常不利于能见度变差。 5日中午,受低层东风的影响,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小雪和理发式小雪,但对雾和阴天的去除作用有限。
三是湿度大,有利于颗粒物的吸湿生长。 年1月1日早上至上午,大气低层湿度接近饱和,平原地区出现雾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雾,最低能见度低于200米,房山、大兴、通州等地自去年12月20日以后再次出现雾天气。
另外,乔林指出北京的特殊地形客观上有利于维持雾和阴天。 北京被山包围,西、北弱冷气难以进入平原地区,冷气通过山脉强度减弱,但北京南来的外来污染物可以长期直行。 北京雾和阴天最严重的是南部地区,北部地区有点轻。 北京南部地区受太行山前地形辐线的影响,与河北中南部山前地区形成重污染带。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专家解析北京持续雾霾原因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