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64字,读完约10分钟

1983年春,社会学家费孝通率领调查组第六次访问江村。 这时,他写经典著作《江村经济》已经45年了。 江村在江苏省吴江县进行调查的一个月间,他发现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吴江县小城镇的人口处于停滞或减少状态。 以铜罗镇为例,1952年全镇人口为2475人,但1982年人口普查时下降到2007人,30年间城镇人口减少了19%。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费孝通多次公布过这个经验。 据他预测,这样下去农村生活的人口会流入城市,只会带来西方各国正在经历的“大都市病”。 当时中国的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12亿人,据估计在今后20年间全国约5亿农村生活的人口将离开农业。 费孝通认为,中国城市化必须走小城镇的模式,“早期研究小城镇社区的空间布局”,“农民放心地在小城镇生活,是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道路”。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之后,他写了《小镇,大问题》等一系列复印件,诉说了小镇快速发展的重要性。 大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快速发展的道路,理论上是中国30年来的城市化道路之一。 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大城市的疯狂扩张和许多其他因素挤压了小城镇生存的快速发展空间。 衰退成为小城镇面临的普遍现实。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小镇,大战术”

中国小城镇的形成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益迅速发展的产物。 《礼记》中记载的“以货色为己,以成人之世与礼,巩固城郭沟池”是小镇兴起的象征。 换言之,中国的小城镇从一开始就承担着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纽带和地区行政、商业中心的作用。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中,论述了小城镇的这样的作用。 当时他在吴江发现当地居民在渡船上和外界进行商品交易。 镇上的部下乡下写下购买的控诉,放在船的摇篮里,船一到岸,镇上的人就聚集起来按照摇篮里写的控诉准备物品。 依靠二三百艘船,城镇成为商品和物资的集聚地。 但是,此时的小城镇都处于自然经济形态,依赖农业,交换的产品基本上是服务于当地农村的小农具和简单的日用消费品,市场非常狭窄。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早在1955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城镇建设的决定和标准》中就确定了小城镇的定位:市、镇是工商业和手工业的集中地。 出于规范考虑,标准规定建设镇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镇,其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但是,小城镇的繁荣始于1980年代。 当时农民迅速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农民进入小城镇,迅速发展乡镇工业,兴办了第三产业。

在那个时期,费孝通在吴江县进行了调查,发现本来衰落的小城镇有由于乡镇公司的迅速发展而复兴的倾向。 他评价说,这将是我国农村再次大变革的开始。 他的相关思考最终变成了“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再探索”“小城镇,苏北初探”“小城镇,新开拓”的四个副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主张的“小城镇,大战术”思想,从而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城市化的主流思想之一。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当时在团中央工作的李克强取得了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他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李克强的论文《关于中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获得了中国内地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 其中,他说:“根据农村工业部门集中分布的产业优势,为了势利,有必要使农村生活的人口自然集中在小城镇,不失时机地进行交通运输等设施的建设,使中小城市迅速发展。”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而且,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迅速崛起引起的大城市疾病问题引起了中国的观察。 1800年以前,世界上只有两个百万以上的大城市。 到1900年迅速发展到17座,平均7年增加了1座。 从1950年到1980年迅速发展到243座,平均每年增加近6座。 世界上,人口500万以上的大城市在1950年只有6个,到1982年达到了25个。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大城市迅速扩大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20世纪60年代,东京的都市病进入了最严重的时期,出现了人口、劳动力集中导致的地价上升、环境恶化、生活价格增加等。 伦敦出现了“雾都”。

因此,在乡村市场和乡镇公司迅速发展的基础上,1980年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要求:“今后北京的人口在任意时间内不要超过几千人。” 同年,全国城市规划会议确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快速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快速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快速发展方针。 这显然是对已经开始的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巨大促进,在全国各地制定小城镇快速发展计划,设置乡镇级财政,并普遍征收城市维修费,促进小城镇社区建设。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从1987年到1991年,全国新建了城市1737町,平均每年增加347町。 1992年全国新设的町为2084町,比上年合计多347町,从1993年到1994年为1671町。

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表示,此时乡村城市化的优势是农民“出土不离开家乡”,“实际上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因此是低级和初级的城市化。

被大城市“撞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曾经受欢迎的农村集团公司和乡镇公司的竞争特征逐渐消失,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动力也因此锐减。 这时,小城镇的战术看起来有点不合适。 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将城市快速发展方针定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迅速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这个提法的初衷是防止大量人口聚集在大城市,出现快速发展中国家常见的大城市贫民窟。 但是,在这个时期,土地城市化成为gdp和财政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的地区规模迅速扩大,城市越大经济效益越明显。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这种动力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表现出政府主导的鲜明特征:政府首先制定计划,扩大城市规划面积。 然后开始征集,吸引外资,建设新城市。 与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相比黑暗,城乡快速发展的差距更大。

199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关于农业和农村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小城镇,大战术”问题。 1999年,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表的《政府实务报告》中说:“要调整乡镇的公司结构,推进小城镇建设。” 同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实务会议上也强调“迅速发展小城镇是一项巨大的战术”。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但是,小城镇的衰退趋势没有得到比较有效的抑制。 小城镇人口大量流失,经济衰退,连接小城镇、城乡的纽带作用越来越松弛,部分县域城市建设区平均人口在7000人左右,相当多的建设镇居民不到5000人。

而且,乡村空心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随着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乡村工业越来越失去了原来的竞争力,新兴产业凝聚在大中城市和工业园区、新技术开发区,乡镇产业空了。 其次,年轻人都打工入侵世界,巨大的城乡差别使他们不想住在乡下,农村成为老年人社会,农业成为老年人的工作。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生存基础的乡镇财政更弱,乡镇政府的借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相关学者调查,目前全国乡镇债务估计达2000多亿元。 高额乡镇债务大大削弱了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有些地方甚至发不了乡镇公务员的工资。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总体来看,小城镇缺乏政策支持,人口集中在大中城市越来越明显,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总体相当落后。 住宅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是小城镇快速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也是面临的最大挑战。 也就是说,中国的塔型化行政体制将高质量资源集聚到一级行政中心,位于最下层的小城镇发展不太迅速。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56.1%,城市人口达到了5.59亿人。 在这样大规模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大城市的疾病问题越来越严重。 2011年,中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达到2.11亿人,但城市间流动人口仅为0.7亿人,前者是后者的3倍。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另一个数据显示,1949年,全国城市总数为132个,其中特大城市只有5个,2012年中国城市总数为657个,其中特大城市为66个。 而且城乡二元结构加剧,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堵塞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突出。 “全世界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97%在中国。 中国的城市变成了“一头(大城市)喘不过气来,一头(小城市)嗷嗷待哺”。 ”。 新常态智囊团研究院院长彭真怀说。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浙江省的启示

与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困境相比,欧美各国开辟了另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也就是说,重点是使小城镇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有特色的城镇迅速发展,使人口、就业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凝聚在城镇中。

住在有特色的城市成为许多人的追求。 德国的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其中70%的人口住在小城镇。 在美国格林威治养恤基金的城镇,一个城镇聚集了500多个养恤基金,养恤基金的规模占整个美国近三分之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罗帕克、纳斯达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来自这个城市。 瑞士东部的小镇达沃斯作为世界经济论坛的举办地和冰雪运动的名胜而闻名。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海外经验给了中国政府和学者很多启发。 毕竟在中国现在也出现了同样的经济结构。 例如,中国纺织业已经从大城市转移到小城镇,形成了三大名镇:以化纤纺织为特色的浙江绍兴科桥镇、以毛纺织为特色的江苏江阴新桥镇、以棉纺织为特色的山东邹平魏桥镇,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品种质量、市场占有率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年,浙江省政府开始建立有特色的城镇,之后,这种模式被全国模仿了。 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城镇培育事业的通知》,提出到1000年中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有特色有活力有特色的城镇。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对中国来说,寻求新的城市化快速发展道路已经迫在眉睫,培育新的中小城市成为推进国家新城市化的重要副本。 年的《政府事业报告》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推进有条件的县和特大城市有序的市,发挥城市群的辐射推动作用。”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快速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认为,未来小城镇将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浓墨重彩之一。 特色城镇的提出,是中国30年城市化道路的总结: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分布,推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推进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李铁说:“在特色城镇空间,推进必要的创业价格低的实体经济迅速发展,寻求新的城市化道路。 这个意思很重大”。 但是他还说在城市管理体制和资源分配中,必须给小城镇越来越多的机会,小城镇要利用其特点,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吸收越来越多的人。

【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声明:《中国信息周刊》的稿件业务是书面授权的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小城镇兴衰简史:缺乏政策支持 乡村空心化不可回避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