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33字,读完约6分钟
图为辽宁大连的一家美食广场,有人把奶茶放在公共餐具里,让宠物狗舔餐具奶茶。 (资料图像)
牵着狗的狗的主人也必须进入社会公共空间,遵守社会良俗、社会公德,学习“己所不欲,不得施于人”的转换思考。
□任岳鹏
前几天,“用公共餐具喂狗”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辽宁省大连的一个美食广场,有人把奶茶放在公共餐具里,让宠物狗舔餐具奶茶。 很多人质疑被狗舔过的餐具,别人今后还会不会用。
由此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和狗应该怎么相处。 在笔者看来,这值得深思。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的评价应该是人类和动物长期交往的经验总结。 农业社会时代,狗的第一功能是其实用性“劳动”的价值,例如看门人、牧羊甚至运输等,扮演着家畜和宠物的双重角色。 在随着机械化大生产而出现的现代都市生活中,狗的第一功能正在从“劳动”向陪伴变化,其作用被定位为单纯的“宠物”。
狗成为都市生活者的“宠儿”,与现代人的生活诉求密切相关。 用一个字来说现代社会的优势就是“奇怪”。 新科技、新产品、新东西层出不穷,物质极其丰富,生活极为方便,个人越来越独立,自由,而且越来越孤独寂寞。
现代社会最稀有的是什么,或者说钱最难买的是什么,也许是感情。 一个身体是对另一个身体真挚稳定的长时间感情。 宠物,特别是狗,为了忠诚、专一、信任、灵性品质,成为城市生活者感情慰藉的重要选择。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主人的一生中,狗可能是其“好朋友”之一。 在狗的一生中,主人是它的唯一和一切。 无论主人得了重病,贫穷落魄,还是遭遇灾难,狗都不会抛弃主人,忠贞不渝。 “孩子讨厌母亲的丑陋,狗不讨厌家里的贫穷”这种感情是最通俗的表现。 《忠犬八公的故事》让多少人感动,不知道引起了对养狗的美好憧憬。
现实中,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狗已经被视为狗主人家族的一员,身份是“儿子”和“女儿”。 有些人会为爱犬绝育一辈子。 爱犬死后,也有人选择“厚葬”购买墓碑墓地,埋葬在自家坟墓旁边。 如果主人比爱犬先死的话,也有人会把自己的财产遗赠给爱犬。
狗正因为被认为是“上帝派去人类的天使”,化身为“类人狗”的存在,当然虐待狗、杀狗、吃狗肉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大逆不道”,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也成为救助对象 民间在“狗肉节”上演的纷争和冲突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喜欢狗的抗议行动下,经营狗肉的餐厅和吃狗肉的食客不会就此罢休,但这种行为在社会公众的道德评价中不再占优势,失去了“杀狗取肉”的道义支持和同意。
但是,严格来说,狗作为“天使”谈论着与主人的关系,但对狗及其主人以外的人来说,可能是“恶魔”。 这是养狗引起的许多社会问题。 在人群高度密集的城市,养狗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例如噪音给旁边添麻烦,狗屎散乱在地上,咬人致伤,患狂犬病等。 这些负面的外部性并不是完全由狗主人和其他人的私人交易处理,或者交易价格太高,因此需要制定政府决定的规则,进行合理有效的限制。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狗的行为也有正的外部性。 例如,协助安全、巡逻、救济等。 这种正的外部性当然也需要政府为此支付,支付补助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导盲犬。 专业训练的导盲犬不仅有助于盲人的步行活动,也不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可以说是有利的。 因为减轻了盲人的负担,降低了盲人进行社会活动带来的社会价格。 导盲犬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因此允许入侵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设施和场所被认为是越来越有益的文明动向。 幸运的是,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狗管理规定不仅应该考虑狗带来的负外部性,还应该考虑狗的正外部性。 当然,重点还是狗的负外部性。 根据狗的管理规定消除狗的负外部性不是本文的宗旨。 但是,笔者可以举出非常启发性的例子。 根据一份资料,为了协调狗、主人和邻居的关系,美国的《妨碍公共利益法》(睦邻法),狗主人遵循《三吠》大体上。 “三吠”大体上是指在居民社区养狗时,邻居通常可以忍受第一声音和第二声音的狗吠,但狗叫了“第三声音”后,邻居的忍耐力就耗尽了。 因为这个主人无论如何要让狗不要发出第四个声音。 如果狗主人不能控制连续的犬吠声,就必须受到相应的制裁。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法律规定的是他的律,狗主人努力不让狗发出第四个声音是自律的。 这种自律是他的律所应该追求的目的。 他的律规定了基础、纲要,总是有空白、洞。 自主应对的是无限多样的外部世界,是自我调节和完全无缝的网络。 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与狗和谐最终取决于狗主人的自律,即责任感。
具体来说,这种责任感可以分为狗主人对狗的责任感和对狗的责任感两个方面。 二是狗主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首先,养狗的前提是爱狗,爱意味着责任。 在现代城市养狗,要让狗成为快乐、健康、幸福的狗,需要很多时间、金钱等价格。 这个在养狗之前需要弄清楚。 如果没有自己养狗的能力,其结果不仅是狗自己的不幸,还有可能产生上述负面的外部性,狗主人的诉讼和麻烦有可能会持续下去。 当然,养狗带来的负外部性与狗所有者以外的他人利益的减少有关,因此不减少或使这种负外部性是狗所有者的社会责任感。 据说养狗是狗社会化和狗主人社会化的双重过程。 狗的主人要训练狗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不伤害别人,如何减少对环境、邻居的不利影响。 而且,带狗主人进入社会公共空间,必须遵守社会良俗、社会公德,学习“己所不欲,不得施于人”的转换思考。 开头,“用公共餐具喂狗”信息的狗主人只是没有注意到其行为已经违反了公德,缺乏社会责任感。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要闻】人与狗相处屡引争议:你的宠物或是他人的“魔鬼”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