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6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文件的出台,社会资本尤其是私人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担忧将会解除。
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4000字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旨在解决平等保护产权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合法权益的问题。
其中,《意见》第七条完善了政府的守信机制,引起了众多ppp专业人士的关注。
根据《意见》,为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廉政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依法严格履行对社会和行政相对人的政策承诺,认真履行与投资主体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签订的各项合同。,不得以政府更迭、更换领导等为由违约或毁约。因违约或违约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应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
担心地方政府违约是ppp项目的一个大问题,政府不会回避这个问题。
财政部ppp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笑侠曾表示,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参与ppp项目不感兴趣。特别是,ppp模式的合同期限相对较长,通常跨越几个政府。私人资本对政府能否履行合同缺乏信心。
财政部副部长张在去年全国实施ppp指导意见电视会议上说:“从国际经验来看,注重绩效的市场环境是ppp顺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与真正的公私合作项目相比,中国过去的许多政企合作项目“相似但不相似”。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没有作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缺乏“契约精神”。例如,在一些地方政府“圈定”了社会资本之后,他们的承诺没有兑现。
ppp专家、大悦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地方政府违约不仅体现在ppp项目上,还体现在其他类型合同的执行上。解决地方政府违约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在ppp项目中,地方政府违约的原因非常复杂。例如,前期运营留下的隐患使政府在项目中损失惨重,合同的履行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例如,前一届政府签署的合同取得了成效,而下一届政府不愿支付账单。要实现政府绩效,应从问题本身入手,加强ppp项目前期工作,为绩效创造条件,其次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金永祥说。
《意见》还指出,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律原因需要变更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的,应当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企业和投资者遭受的财产损失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如果企业和公民的产权因政府违约而受到损害,将进一步完善补偿、投诉和救济机制,畅通投诉和救济渠道。将政府绩效和失信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立政府失信记录,建立健全政府失信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政府失信的处罚力度。
金永祥认为,《意见》提高了社会资本特别是私人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随着私人资本对政府履行ppp等长期合同的担忧逐渐消除,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自然会参与ppp项目。
来源:成都新闻网
标题:严禁地方政府违约毁约给PPP吃定心丸
地址:http://www.cdsdcc.com/cdzx/12945.html